北師大獲捐6000件古瓷器被指贗品 捐贈人邱季端稱捐贈前找過專家鑒定 業界則要求公開鑒定專家名單 近日,北師大校友邱季端將其收藏的6000件古陶瓷捐贈給母校北京師范大學,校方就此宣布成立北京師范大學邱季端中國古陶瓷博物館。然而,這看似普通的捐贈卻引發了文博圈和歷史學界的質疑,部分業界人士質疑這6000件藏品為“贗品”。有專家和學者指出,大學建博物館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建議在收藏與展出上述捐贈之前應嚴格把關。“獲捐前,應有第三方且具公信力的鑒定單位參與,大學建立博物館,應到文保單位進行備案。” 北京市文物局相關人士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目前沒有收到北師大備案申請。對外界普遍質疑的藏品是否經第三方專業鑒定,截至發稿前,北師大教育基金會并未給出回應。 事件 校友捐贈6000件古陶瓷被指“贗品” 7月13日,香港實業家、北師大校友邱季端向母校北京師范大學捐贈了6000件中國古代陶瓷藏品。據媒體報道,這些藏品包括從兩漢魏晉到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窯口的具有代表性的陶瓷精品,很多都是稀世珍品,在國內獨一無二。北師大就此宣布成立中國古陶瓷博物館和中國古陶瓷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院,任命邱季端為首任館長和研究院院長。這并不是邱季端第一次對北師大進行捐贈,他曾在2006年捐資該校2000萬元建起“邱季端體育館”。 會上邱季端發言提出 “有信心使藏品達到1萬件以上”。學校領導則透露,目前博物館與研究院的建設已提上日程,將建在學院路校區內,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不僅將成為校內師生的學習研究中心,也將作為人才培養中心”。隨后北京師范大學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以及各大媒體紛紛報道了捐贈儀式。 然而消息傳出后,國內藝術收藏界一片嘩然。網上很多文博愛好者以及民間收藏領域人士不看好此次捐贈,并對藏品真偽和建館程序提出質疑。名為“北京慕名世紀文物鑒定有限公司”的公眾號發文《北師大,你的內褲掉了》稱,根據邱季端庫房公開的照片和福建廈門公開展覽的照片推定陶瓷為贗品。 另一篇標題為《北師大獲捐寶物毛估市場價1.2萬億!——如果都是真的》的文章也在微信朋友圈流傳,該文以邱季端曾經在部分場合展示的藏品陶瓷圖片,與拍賣場、故宮等博物館中出現的古陶瓷進行比對、估值,從反面質疑邱先生所捐贈藏品的真實性。 爭議 邱季端一周兩次回應:捐贈前已找專家鑒定 原本是皆大歡喜的校友捐贈,卻引發了一場始料未及的輿論風波。針對網絡紛紛揚揚的質疑之聲,捐贈者邱季端在一周之內給予了兩次回應。 7月18日,邱季端通過媒體表示,目前的館藏品數量只是中國瓷器存量的冰山一角,無法全權代表中國瓷器的整體水平,而古陶瓷鑒定領域的有些專家,認知水平亦受此局限。邱表示,個別人士在沒有看到其捐贈品實物的情況下,只憑照片當證據,質疑其藏品真偽,嚴重擾亂視聽。他說,古代每年生產幾十萬件瓷器是正常的,但現存在博物館的屈指可數,然而瓷器不可能氧化消失;官窯本身在當年就是有價值的流通貨幣,民間流通很大。 7月20日,北師大教育基金會通過官方微信發布“邱季端與大成律師事務所簽署協議”的文章,文中稱邱季端授權委托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錢衛清律師,將就此次捐贈北師大的6000件古陶瓷相關事宜進行維權。 北青報記者從大成律師事務所發表的聲明中獲悉,邱季端向北師大捐贈瓷器將經過由受贈方認可的有資質的機構,或由四名以上有資質的瓷器鑒定專家團隊進行目鑒:經痕跡、光譜等科鑒過機后,并經司法鑒定、受贈方無異議方列入捐贈。該聲明并強調,“凡無據誹謗者均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相關閱讀:
- [ 07-15]“京師瓷”進北師大 首個高校古陶瓷博物館成立
- [ 06-14]明年起北師大海滄附校將按省示范小學標準招生
- [ 06-12]海滄發布秋季公辦小學劃片方案 北師大附校將按新規招生
- [ 06-05]北師大首屆本科生黨員微黨課大賽舉辦
- [ 06-03]北師大福清附屬學校舉行慶“六一”系列活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