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質疑瓷器“假得離譜” 要求公開“鑒定專家”名單 北青報記者聯系上開篇提到的質疑文章《北師大,你的內褲掉了》的作者,北京慕名世紀文物鑒定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楚木,詢問最初如何懷疑上邱季端此次捐贈的瓷器真偽,楚木回答道:“在收藏和拍賣圈里,一個人的收藏品位,可以通過他的庫房以及公開的展品來判斷。北師大的消息一出來,我們圈內的多位專家提出了質疑,而網上流傳出來的邱先生庫房的藏品,那些肯定是贗品,因為假得太離譜了,用行話叫做‘開門假’。”他舉起網上流傳的邱季端庫房藏品中瓷瓶照的例子,瓶身印著“大明永樂皇帝朱棣御賜XX國王賞用”。“依古人慣例,皇帝名字應忌諱直呼的。就這一點,就知道是假的。” 對于邱季端的“民間古瓷器流通很大,館藏品數量只是中國瓷器存量的冰山一角,陶瓷專家受局限”的說法,楚木回答道,邱季端的說法有一定迷惑性,那也不能佐證他民間的收購就是真品,“還有一點,他說專家沒有見過這些,所以不敢認,說是假的。然而古代比現在更講究規律和法度,信息不發達的社會,做的事情是有很大的共性的,是有一定的器型規矩在的,萬變不離其宗,不能自己隨便做點什么都說是你們沒見過的真品。”楚木說。 而面對邱季端這份法務聲明,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回應:“那份聲明我已經看了,就現在情況來看,6000個藏品實物我們沒有見到,因此要求他公開聲明提到的4位以上的瓷器鑒定專家的名單,并且拿出鑒定報告來,如果報告得到業界的認可,這樣才有說服力。” 受訪時,二人均認為建立博物館是非常嚴肅的事情,應謹慎對待。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撰文表示,古陶瓷博物館的品質關乎北京師范大學的品牌形象,建議在收藏與展出上述捐贈陶瓷器之前,應由各方專家會診,嚴格把關。“辦好大學的藝術館和博物館,需要在法律制度保障下的全社會的支持、參與與共同監督,避免出現‘以假亂真’、‘歪曲歷史’、‘誤導教學’與‘誤人子弟’。”應該有一個公正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和鑒定機構對藏品進行鑒定。 追蹤 北師大未透露此次是否有專家鑒定團 北青報記者留意到,這次并不是北師大首次興建博物館。事實上,早在2000年,北師大成立了文物博物館。與此次不同,該博物館是在已有50余年歷史的該校歷史系文物室的基礎上建立的。公開資料顯示,當時建館時學校專門成立了以著名史學家白壽彝為主任委員,啟功、鐘敬文等14名著名學者為委員的委員會,請來了故宮、中國歷史博物館和首都博物館等專業機構的專家,對文物博物館進行展陳設計、內容策劃等方面的指導。 昨天,北青報記者向北師大教育基金會求證“捐贈古瓷器”的細節,工作人員承認20日的微信文章系基金會轉發,并表示目前獲贈藏品的清單和全部實物還未交付。當問及獲贈古瓷器之前是否經第三方專業鑒定一事時,對方回應“不太清楚情況”。當北青報記者追問是否能聯系相關主要負責人,該人士稱學校現在放假,稍后會聯系記者,但截至發稿前,北師大教育基金會并未給出回應。 北青報記者又嘗試聯系該校歷史學院的相關專業老師詢問此事,對方并不回應,多位歷史系校友稱不便談及此事。 專家 我國尚未建立成熟的高校捐贈體系 對于北師大受捐贈引質疑一事,北青報記者采訪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先生。熊丙奇表示,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成熟的高校捐贈體系,部分大學為獲捐贈容易“操之過急”:“有些學校在獲贈這事上有些急功近利。”熊丙奇指出,部分接受校友(社會)捐贈,依然是行政主導,“領導在外拍板了,再等到落實時即使發現了問題也得硬著頭皮做下去。”他還建議在捐贈途徑和流程方面應給予更規范的要求,不能隨意而為。例如,董事會(或理事會)會就捐贈資金來源、捐贈冠名的地點、時間、捐贈資金使用事先聽取教師、學生意見,得到同意后方接受。 熊丙奇說,在國外一流大學,社會和校友捐贈是十分重要的辦學經費來源渠道,像耶魯、哈佛等諸多名校一直非常重視校友捐贈,校友捐贈率甚至是評價美國一流大學的一項指標,因為校友捐贈背后展示了一個學校的辦學質量、與校友的關系以及可持續發展水平。“做好學校的基礎工作、提高辦學水平,最關鍵的還是要讓大學捐贈走上專業化道路。” |
相關閱讀:
- [ 07-15]“京師瓷”進北師大 首個高校古陶瓷博物館成立
- [ 06-14]明年起北師大海滄附校將按省示范小學標準招生
- [ 06-12]海滄發布秋季公辦小學劃片方案 北師大附校將按新規招生
- [ 06-05]北師大首屆本科生黨員微黨課大賽舉辦
- [ 06-03]北師大福清附屬學校舉行慶“六一”系列活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