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7月27日電(記者劉林)“我的父親母親一共生育了十個孩子,除卻夭折的一個,其他9名子女全部成才,我就想把他們的一輩子記錄下來,將良好的家風傳承下去。”27日,江蘇省沭陽縣的王松生老人告訴記者,臨近退休,早年間關于父母的往事總在腦海浮現,自己索性用文字將這一幕幕的場景記錄下來,沒想到一寫就收不了筆,竟然寫了110多萬字。 記者翻閱這部手稿,分上中下三冊,共一百三十一章,16K的紙張,三冊疊放在一起有六七厘米厚。 書中每章結尾都附有一首七律詩,情節平實,語言通俗易懂,雖講的是家常事,也沒有多少敘事技巧,好多都是平鋪直敘,有些地方甚至寫得過于細枝末節,卻充盈著作者對父母深厚的情感。 作者王松生今年59歲了,在江蘇省沭陽縣的殘聯工作,臨近退休的他工作清閑了下來,早年關于父母的回憶總是在腦海中浮現,讓他不能自已。 “母親生了十個孩子,除了一個夭折外,其余的在父母的影響下,都入了黨,從事不同的行業。”王松生說,父母年輕時家庭生活艱難,但由于有著堅定的理想,先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們那一輩人身上的品格、操守,對自己這一輩人影響很大。 “那時候的日子苦,我們兄妹九個,全靠父母親的肩膀扛下來,我們九兄妹基本上都完成了學業,在各個行業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王松生說,那段艱苦的歲月磨礪了自己,臨近老年,更能體會父母的不容易,想把這一切記錄下來,留給子孫,讓他們將“孝順、忠厚、不畏清貧”的良好家風傳承下去。 王松生介紹,書稿有110多萬字,歷時兩年多,主要內容是懷念自己故去的父母。 “自我記事起,無論父親在哪里工作,要回家準是在周六的下午,每周六的下午,我都會早早地守候在村口。當老遠看見父親騎著自行車回來時,我就會飛一樣地沖過去,緊緊地用一只手抱住父親,另一只手從父親的各個衣服口袋里掏東西吃……”在名為“往事歷歷記心間,終身不忘苦和難”的章節中,王松生如此描述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深厚感情。 文字質樸,敘事簡單,但充溢于其中的父子深情卻讓人感動不已。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剛動筆時,寫幾天就寫不下去了。”王松生說,寫作的過程異常艱難,曾幾度擱筆,是一個“孝”字支撐自己寫了下去。 “楊絳說錢鐘書寫《圍城》的情況,有‘錙銖積累’的辦法,那我也學‘錙銖積累’的辦法。”從此,王松生給自己定下規矩:每天至少要寫500字。有時回家晚了,他就在臺燈下寫到深夜十二點,甚至到次日凌晨。 就這樣,日積月累,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這部110多萬字的手稿《我的父母親》終于完成了。書稿的完成靠的不僅是毅力,還有一個“孝”字在支撐著王松生,把其父母的良好品德和敦厚的家風記錄下來,傳承給后人。 王松生說,也正是在父母身體力行的教育下,子女后代們對父母一輩也很孝順,“老母親年邁后,癱瘓在床十一年,我的兄弟姐妹和子孫后代爭著到老人病床前伺候,端吃端喝的,沒有人有一句怨言的。” “之所以花了兩年多時間,堅持完成這部書稿,就是想把這種良好的家風傳承下去,讓后代們經營好自己的小家,由家及國,熱愛并建設好‘國’這個大家。”(完) |
相關閱讀:
- [ 01-05]劉曉慶坐樹下模樣悠閑 小狗忠誠保護其書稿(圖)
- [ 09-15]習仲勛等改革元勛將出畫傳 書稿完成先征家屬意見
- [ 01-05]賀國強逐篇審定文集全部書稿
- [ 01-05]黨建讀物出版社社長趙凡:“他逐篇審定全部書稿”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