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記者:北斗導航和美國的GPS相比還有多大距離? 謝軍:衛星導航這個領域,美國確實是領先一步,它的GPS應該是在1994年就提供服務了,我國在1994年正式啟動北斗導航系統建設時,差不多比GPS導航系統晚了20年。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壓力,也是動力。我們2000年才駛入一個快車道。2004年的時候,我們只有有源定位這一個通道,所以用戶數量很受限制。相對于GPS不受限制的用戶數量,跟他們是沒法比的,可能連他們的萬分之一都不到。2012年年底,我們基本上能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實現了在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這個有源和無源服務,我們現在還處在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如今,在中國或中國周邊地區,我們跟GPS水平相當。 從應用的角度來講,應該說還不如GPS,但從精度上來講,已經和GPS相當。加上我們配套的地面增強系統,應該說現在精度是米級的,個別行業的一些企業已經做到了優于米級這樣的水平。當然,用戶愿意用北斗就用北斗,愿意用GPS就用GPS,我相信由于北斗的一些特色,最后北斗的用戶一定是會越來越多的。北斗是中國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 用北斗不擔心老人走丟 北斗導航系統與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目前市場熱炒的“車聯網”、“可穿戴設備”、“物聯網”等概念都與北斗密不可分。以“可穿戴設備”為例,國內已有公司推出基于北斗衛星定位系統,與物聯網、無線通信技術等相關的產品。終端為老人提供一鍵通話、一鍵緊急求助、語音提醒及血壓、心電等醫療數據無線采集等應用。老人帶上終端產品后,將連上智能服務平臺,家人可隨時了解老人的位置、身體狀況,并可以進行防護圈設置和語音提醒等,與醫護人員聯系。 此外,北斗在自駕游、探險游等旅游領域也有作為。對于登山愛好者來說,發生事故后,北斗定位服務可以保障其隨時獲得救援。 記者:現在美國有GPS,俄羅斯也有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歐洲也有自己的一套系統。有必要搞這么多導航系統嗎? 謝軍:其實之前美國的專家也說過這個問題,他們說,世界上真的需要四大系統還是幾大系統嗎?每一個系統都需要20多顆衛星構成一個自己獨立的網,那么四大系統將來肯定就是上百個導航衛星,有這種需求嗎?但后來我們發現,實際上各國有自己的一些特殊的要求,但最終受益的還是用戶,他就可以選北斗也可以選用GPS,非常便利,精度也會非常高。由于有了兼容的基礎,用戶的選擇更多,提供的服務也更多。 記者:用我們自己的系統更加安全? 謝軍:我們知道,任何一個系統設計,就包括現在網絡都有后門,你用別人的系統后門鑰匙在別人手里掌握,我自己的系統我自己應該說是非常放心的。在2010年之前,我們有一些關鍵的元器件還是要依賴于國外的進口,比如像一些計算機的處理芯片,還有一些存儲器,大規模的集成電路。但之后,北斗衛星上的一些大的部件全部都是我們自己研發出來的,原子鐘也好,大功率放大器也好,還有一些精密的測量部件,全部都是我們國家的企業自己研發出來的。 記者:與GPS相比,北斗系統有哪些優勢? 謝軍:首先是兼容互操作。這將會給用戶帶來很多好處,因為用戶在同一時間內可以收到更多導航衛星的信息,解算自己的位置、速度、時間就更加方便,同時精度也更高。北斗系統做到與其他系統兼容后,你可以在北斗信號強的時候使用北斗,用GPS來幫助你修正,輔助提高導航服務精度。早在幾年前,不少企業已開始嘗試制造能接收北斗、GPS和格洛納斯系統的接收機了。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達成兼容互操作協議之后,系統間的兼容使用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其次,北斗導航系統的目標之一就是在2020年建成有源導航定位,短報文功能。這是目前格洛納斯、GPS等沒有的功能。 記者:北斗導航系統的應用前景如何? 謝軍:自2012年12月27日正式提供區域服務以來,北斗導航區域系統一直在連續、穩定、可靠運行,其服務覆蓋了全球1/3的陸地,使亞太地區40億人口受益,體現了中國的責任和地位。 北斗工程的實施帶動了我國衛星導航、測量、電子、元器件等技術的發展。在我國的交通、通信、電力、測繪、防災救災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帶動了產業轉型升級。具體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它可以為我國周邊地區提供連續穩定可靠的導航以及定位等服務,我們有很多系統、很多用戶,在交通運輸領域、大地測繪以及農業、漁業應急救災指揮調度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 打個比方,老百姓每個人家里車都是標配車載導航儀,就是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范例,同時現在有一些休閑旅游的指示的手表,還有一些指示器也是利用我們衛星導航系統實現的。將來我們還將建成服務全球的導航系統,可以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有著堅強的實力和無盡的潛力。 |
相關閱讀:
- [ 07-07]外媒:北斗導航民用用途成倍增加 可遠程放牧
- [ 03-30]中國成功發射第二十二顆北斗導航衛星
- [ 08-08]北斗導航4500億蛋糕 多家閩企欲分杯羹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