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近日印發,以建設網絡強國為目標。
從2006年發布的《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到近年的“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國制造2025,本次綱要有何不同?對網絡強國建設提出哪些計劃?
◎有何不同?
新背景下的信息化發展頂層戰略
“過去圍繞信息化發展,包括寬帶中國、信息消費、大數據應用、智慧城市等信息化政策已經比較多了,本次戰略綱要起統領作用,是在全球信息革命發展大形勢下,結合中國發展階段和時期制定的戰略。”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說道。
在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看來,戰略提出指導思想、工作原則,部署戰略任務,通過具體的規劃和計劃進行落實,因此,本次是國家信息化發展的頂層戰略。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此前曾制定《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主任龔曉峰認為,與此相比,本次綱要主要有三大亮點。
第一,時代背景不同。本次綱要是在新工業革命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時代背景下誕生,前者是目前全球都在搶占的制高點,后者包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涵,對此,綱要中提出的“網絡扶貧”是此前沒有的,“5000萬貧困人口在信息化時代不能落后,要享受數字化的好處,要有獲得感,他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能力建設都非常重要”。
第二,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相結合。龔曉峰表示,國家治理現代化能力既在現實世界中體現,也在網絡世界中體現。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市場經濟需要法治基礎,網絡經濟、信息經濟也一樣。
第三,和中國經濟新常態結合起來,綱要第三部分談及信息化本身的能力建設,第四部分談及經濟社會化社會化的水平建設,信息化扮演支撐和引領的角色。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要結合中國國情,整合各種資源,找到適合的模式,各地信息化發展階段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能跨越階段談信息化。
◎如何建設?
三步走和三方面
綱要提出建設網絡強國的“三步走”計劃。
第一步,到2020年,核心關鍵技術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信息產業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信息化成為驅動現代化建設的先導力量;
第二步,到2025年,建成國際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根本改變核心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實現技術先進、產業發達、應用領先、網絡安全堅不可摧的戰略目標,涌現一批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網信企業;
第三步,到本世紀中葉,信息化全面支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網絡強國地位日益鞏固,在引領全球信息化發展方面有更大作為。
此外,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莊榮文介紹,接下來要著力增強國家信息化發展能力,著力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著力優化信息化發展環境,“能力、應用和環境三方面,共同構成國家信息化發展的有機整體。”其中,能力是核心、應用是牽引、環境是保障。
一是增強發展能力,是今后一段時期國家信息化工作的首要任務,具體內容包括發展核心技術、夯實基礎設施、開發信息資源、優化人才隊伍、深化合作交流;
二是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關鍵是發揮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引領作用。綱要從培育信息經濟、深化電子政務、繁榮網絡文化、創新公共服務、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加快信息強軍等六個方面對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作出了安排;
三是要不斷優化信息化發展環境,尤其是信息化法治建設、網絡生態治理和維護網絡空間安全等工作需要加強。
◎延伸閱讀
實施網絡扶貧加強針對縣鄉村各級干部技能培訓
綱要提出要實施網絡扶貧行動計劃。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信息化發展局局長徐愈透露了該行動計劃的主要內容。
一是網絡覆蓋工程。優先支持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的網絡覆蓋,支持開發各類移動終端的應用程序,支持民族語言、語音、視頻等軟件開發。
二是農村電商工程。要繼續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帶動貧困地區農村特色產業的發展。
三是網絡扶智工程。除了要加大農村偏遠地區中小學遠程教育之外,還要加強針對縣、鄉、村各級干部的專業技能培訓,還要特別支持大學生村官和大學生返鄉開展網絡創業創新。 四是信息服務工程。我們要建立包括數據中心、服務平臺、網絡節點、行動帶頭人、用戶終端、數字化個人檔案在內的分層級的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系。
五是網絡公益工程。支持網民幫扶貧困戶,支持互聯網企業與貧困縣村結對扶貧,支持社會組織的公益活動,建立公開透明的網絡公益扶貧平臺。
信息資源跨境流動管理非常緊迫
綱要提出,要建立信息資源基本制度體系,其中包括研究制定信息資源跨境流動管理辦法。左曉棟告訴記者,跨境數據流動管理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方面,隨著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我國互聯網企業的國際化步伐加快,數據跨境轉移變得更加輕而易舉且,其安全問題日益凸顯。
另一方面,據左曉棟介紹,歐盟出臺相關政策對跨境數據流動進行管理,對在歐的美國企業獲取相關信息進行了明確限制,該政策未來也會影響在歐洲有用戶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2017年政務服務80%以上可在網上辦理
綱要提出,要深化電子政務,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表示,2016年底,在80個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基本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的“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2017年推動各試點區域間電子證照和公共服務事項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的“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基本政務服務事項要達到80%以上可以在網上辦理,同時在此基礎上總結試點工作,完善“一號、一窗、一網”服務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逐步在全國實行。
2018年以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門戶
綱要提出,要建立公共信息資源開放目錄,構建統一規范、互聯互通、安全可控的國家數據開放體系,積極穩妥推進公共信息資源開放共享。
李樸民介紹,將從三方面減快推進政府大數據的開放。
一是加強數據資源的管理,優先開放相關領域數據。加快建立政府數據資源目錄清單,在摸清政府數據家底的基礎上,按照“增量先行”的方式,加強對各部門數據的統籌管理,在國家層面進行統籌管理。推動制定政府數據開放計劃,建立安全責任機制,落實部門數據開放和維護責任,明確各部門數據開放的時間節點和路線圖。“我們要優先推進與民生保障服務相關的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和教育等領域的政府數據向社會開放。”
二是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制度,實現最大程度的開放。要抓緊修訂完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促進政府數據在風險可控的原則下盡可能的開放,明晰數據開放的權利和義務,界定數據開放的范圍和責任。要充分發揮促進大數據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加強對政府信息化項目的后評價和項目審查,強化對數據資源建設以及數據共享開放、數據質量和安全的審計監督。
三是建立政府數據開放平臺的標準體系,實現統一開放。具體來講,就是要在2018年以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門戶,推進政府和公共服務部門數據資源統一匯集和集中向社會開放,實現面向社會的政府數據資源一站式開放服務。同時,盡快建立政府數據采集質量保障和安全管理標準,加強政府數據開放的標準化,以方便社會各方面利用。
四大舉措推進5G發展
綱要提出,到2020年,第五代移動通信(5G)技術研發和標準取得突破性進展。
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介紹推進5G發展的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是要加快研發創新,加大5G技術、標準與產品研發的力度,構建國際化5G試驗平臺;
二是強化頻率統籌,依托ITU加強溝通和協調,力爭形成更多5G統一頻段;
三是深化務實合作,建立廣泛和深入的交流合作機制,在ITU和3GPP框架下積極推進形成全球統一的5G標準;
四是促進融合發展,加強5G與垂直行業的融合創新研究,以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重點行業應用為突破口,構建支撐行業發展的安全、泛在的5G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