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日電 題:年輕的你,為什么那么勇敢——追記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一級飛行員張超 新華社記者王玉山、吳登峰、梅常偉 見到你,已是一幅光影定格的永恒: 藍色頭盔,綠色飛行服,劍眉朗目,帥氣陽光,嘴角含著一抹微笑,平靜地注視著這個世界…… 張超,男,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一級飛行員。2016年4月27日,在駕駛殲-15艦載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訓練時,因飛機突發電傳故障,不幸以身殉職,年僅29歲。 有人說,你像一只勇敢的海燕,把無畏的身影留在海天; 有人說,你像一朵潔白的浪花,把無限的深情獻給世間。 在渤海灣畔的一座軍營里,聆聽著關于你的一個個故事,追尋著你翱翔海天的航跡,我的心底漫過層層熱浪,如同不遠處那洶涌澎湃的海。 (一) 年輕的你,為什么那么勇敢? 2004年,正是人生剛剛起步的年齡,成績很好的你不顧“飛行員職業太危險”的勸阻,執意參加部隊招飛。 通過層層考核,一路過關斬將,你成為當年岳陽七中唯一、全市為數不多的幾名飛行學員。 你拿到招飛入伍通知書的一幕,在父親張勝華的記憶里,仿佛就發生在昨天:“他笑著說,爸,我被空軍大學錄取了,我的心愿達到了……” 為你高興之余,家人尤其是身體并不太好的母親,也隱隱有些擔心:天上飛來飛去的,有個“萬一”怎么辦?何況,你還是家里的“獨苗”。 可那個年齡的你,哪懂得什么危險和“萬一”,一心覺得只有飛行員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酷、最帥、最勇敢的男人。 “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只能指點,不會替他做決定。”開明的父母尊重了你的選擇。 你是個懂事的孩子,為了讓親人寬心,到空軍航空大學讀書后,第一天穿軍裝就拍照郵寄回家,第一次發津貼也如數匯給父母。 只有110元的津貼連同那張7寸照片,父親一直小心鎖在抽屜里,留存至今。 照片上的你,笑得那么開心,略顯稚嫩的臉龐上,寫滿了對未來的期許和向往…… (二) 年輕的你,為什么那么勇敢? 2009年,你23歲,完成4年院校培養和海軍航空兵訓練基地1年訓練后,主動申請到“海空衛士”王偉生前所在部隊——海軍南海艦隊航空兵某團。 作為優秀畢業生,你有相當的把握留校任教,可你堅決要求到一線作戰部隊,成為一名戰斗員。 報到時,團長邱柏川問你為什么來,你脫口而出:“我就是沖著王偉來的!” 王偉,那位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中英勇犧牲的海軍航空兵飛行員,不知吸引了多少像你一樣的熱血男兒,前赴后繼,投身軍旅。 在英雄的感召下,那一年,大雨滂沱中,你駕駛殲-8戰機率先沖出云層,在超氣象條件下探路迫降。 在榜樣的激勵下,那些年,重大任務前,你數十次帶彈緊急起飛驅離外軍飛機,首批駕駛殲-11B戰機飛臨西沙永興島。 2010年,你成為同批次首個放單的飛行員和首批長機,是全團6名“尖刀”隊員中最年輕的一員;2012年,你在同批改裝殲-11B的飛行員中首個單飛,提前4個月完成改裝任務,刷新多項紀錄。 向著英雄,向著海天,你越飛越勇,越飛越好…… (三) 年輕的你,為什么那么勇敢? 2015年,你28歲,為了祖國的航母艦載機事業,告別隨軍不久的妻子和剛滿周歲的女兒,義無反顧去挑戰那片“世界上最危險”的著陸區。 此時,中國航母艦載機事業剛剛起步—— 2012年11月23日,“航母戰斗機英雄試飛員”戴明盟首次在遼寧艦上成功阻攔著艦; 2013年5月,海軍第一支艦載航空兵部隊成立; 2014年底,我國自主培養的首批艦載戰斗機飛行員成功完成艦上起降。 艦載戰斗機飛行員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者”。統計表明,其風險系數是航天員的5倍、普通飛行員的20倍。西方某大國剛發展航母時,平均每兩天摔一架飛機,損失了1000多名飛行員。 你寬慰年邁的父母:“飛艦載戰斗機雖然危險,但我有信心駕馭它……” 你做通妻子的工作:“我的夢想就是飛最‘牛’的飛機,你不就是喜歡我駕機巡天的‘帥’嗎……” 你謝絕領導的挽留:“喜歡挑戰是我的性格,再危險也得有人飛……” “小伙子眼神清澈,很沉靜,不張揚,主動要求來的愿望特別強烈,一看就是純粹追求飛行事業的飛行員。”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部隊長戴明盟,念念不忘面試時對你的第一印象。 2015年3月,你如愿成為中國海軍最年輕的艦載戰斗機飛行員。 一片更加廣闊的海天,呈現在你的面前…… (四) 年輕的你,為什么那么勇敢? 2016年,你29歲,很短時間就完成上艦前93.24%的飛行架次,成績全部優等。 作為海軍破例選拔、超常規培養的艦載戰斗機飛行員之一,你承載著太多人的期待。 起早貪黑,勤學苦練,你一個多月時間就完成理論改裝,半年時間模擬器飛行時間就高達數百小時。 陸基模擬著艦飛行,是所有艦載戰斗機飛行員必須跨過的一道門檻。只有過了這一關,才具備在航空母艦著艦的資格。 以前明文禁止觸碰的“反區”操縱現在成了規定動作;以前可以“粗狂”一點的陸基飛行,現在高一米低一米、速度大一公里小一公里都不行,必須“精準、守紀、零容忍”。 “艦載戰斗機著陸,好比在高速晃動中做穿針引線的細活兒。”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戰斗機團參謀長徐英說,“苛刻的現實條件要求每一個飛行動作必須異常精確,要把飛行技術練成肌肉記憶。” 春去冬來,在長36米、寬25米,“一比一”模仿遼寧艦有效著陸區的狹窄跑道上,你一次次降落、加速、復飛,一次次挑戰著身體和心理的極限。 潮起潮涌,渤海灣的寥廓海天,見證著你飛向深藍的壯志豪情…… (五) 年輕的你,為什么那么勇敢? 2016年4月27日,當殲-15突發故障,像一頭失控的鋼鐵猛獸高高躍起,在生與死的邊緣,你仍在盡最大努力推桿,試圖挽救飛機…… 那天,連續完成兩架次海上30米超低空飛行后,你駕駛117號戰機執行當天最后一個架次飛行任務:陸基模擬著艦接地。 可是,就在你近乎完美地精準著陸后,已經接地滑跑的飛機突報“電傳故障”,機頭急速大幅上仰,在超過80度仰角情況下猛然下墜。 “現場視頻和飛參數據顯示,從12時59分11.6秒發現故障到59分16秒跳傘,短短4.4秒時間里,他只有一個動作,就是竭盡全力推操縱桿,力圖制止機頭上揚,避免戰機損毀。”戴明盟說,4.4秒對于排除故障是短暫的,但對于生死關頭實施自救卻已足夠。 你應該懂得,戰機系統集成程度很高,一旦出現故障,留給飛行員的處置余地很小; 你應該知道,發現故障后第一時間跳傘,飛機姿態保持相對較好,生還的幾率肯定很大; 你應該明白,如果故障排除不了,飛機一定會迅即墜毀,機毀人亡。 然而,你無暇顧及這些“應該”,而是做出了最“不應該”的舉動,在飛機幾乎垂直地面時才選擇跳傘…… (六) 年輕的你,為什么那么勇敢? 跳傘后墜地受重傷的你,留給戰友的最后一句話竟然是:“我是不是要死了,再也飛不了了……” 機場的光電經緯儀監控視頻,忠實記錄下了那慘烈的一幕:失控的飛機狠狠地砸向跑道,濃煙滾滾。而你,幾乎就在飛機開始下墜的一剎那彈射而出,被重重地摔在幾十米外的草地上。 “從拉中央彈射手柄到點火,只有零點幾秒鐘的時間,穿破座艙蓋,然后人和座椅才彈出來。”當天在塔臺指揮的某艦載航空兵部隊參謀長張葉說,“他當時的反應相當快,一般人很難做到,說明平時對裝備研究非常透徹。” 然而,因高度過低,角度太差,你被直接彈到地上。 張葉和戰友們風一樣跑過來,解下你的氧氣面罩和頭盔,大聲呼喊著你的名字。 “他就說了那一句話,沒有一點埋怨的意思,還想著盡快恢復身體,想著飛行。”回憶起那個悲傷的場景,張葉潸然淚下,“按計劃,再有3天他將駕駛戰機真正到航母飛行,夢想成真。他不甘心……”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你難以割舍的依然是飛行…… (七) 年輕的你,為什么那么勇敢? 人們說,男人都有一個飛翔的夢想,但飛行從來都是勇敢者的事業——與風險相伴,與生死相依。 2016年4月27日15時08分,一顆勇敢的心永遠停止了跳動。 “求求你,再叫我一聲老婆,再叫我一聲親愛的……”匆匆趕來的妻子張亞,久久地吻著你冰冷的嘴唇,含淚剪下自己一綹頭發,放在你上衣口袋里。 “爸爸,我要爸爸,爸爸去哪了?……”追悼會上,你兩歲多的女兒含含的一聲聲呼喚,令所有人淚如雨下。 “我們會帶著你的證章,飛上航母,完成你未竟的心愿……”戰友們強忍悲痛,輕輕地、輕輕地換下你胸前的飛行等級證章。 事故發生后,海軍政治委員苗華第一時間趕往部隊,途中得知張超經搶救無效英勇犧牲,將軍眼眶濕潤,久久不語…… 中央軍委委員、海軍司令員吳勝利含淚揮筆:“張超烈士先進事跡感人、催人奮進,他是為人民海軍航母艦載機事業犧牲的第一位英烈,我們將永遠緬懷他,并誓將他未竟事業進行到底。” 6月16日,張超犧牲50天后,戴明盟第一架、張葉第二架、徐英第三架……一架架綽號“飛鯊”的殲-15艦載機再次呼嘯起航,在碧海云天間展翅翱翔。 |
相關閱讀:
- [ 08-01]犧牲飛行員的最后告別:我是不是再也飛不了了
- [ 07-26]已婚飛行員出軌與情人同居 對方懷孕后玩失蹤
- [ 07-06]俄“伊爾-76”飛機空難:或由飛行員失誤導致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