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在華投資升級換擋 積極對應中國供給側改革
2016-08-03 07:19:02??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近期,部分在華投資的外商反映“生意不如以前好做了”。《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除了經營壓力增大,有的在華分支機構的確出現了業績下滑的現象。 隨著中國經濟日益成熟,在反壟斷、反商業賄賂不斷加碼的同時,針對外商的“優惠政策”不斷減碼,容易給部分外企經營不易的錯覺。 專家建議,在經濟“新常態”下,外企在華發展應積極對接中國供給側改革,調整策略,分享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新紅利。 部分外企在華業績不佳 2015年,兩大國際啤酒集團嘉士伯、喜力在中國區業績均呈現下滑趨勢。嘉士伯去年經營利潤同比下降8.4%,全年虧損約25.12億元,公司預計2015年中國啤酒市場整體下降約5%;喜力盡管在全球的銷售收入及利潤均有所增長,但在中國市場下半年銷量欠佳,從而弱化了上半年的增勢。 兩家公司在華經營業績不佳與行業整體背景一致。行業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啤酒行業產量4715.72萬千升,同比下降5.06%,該產量也創下近5年新低。 大眾汽車是中國汽車市場的“常青樹”,不過這一狀況在去年也有所改變。記者從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獲得的2015年度業績數據顯示,其與兩家合資企業——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共同向客戶交付355萬輛汽車,同比出現罕見下滑。 工業領域在華經營業績不佳體現得更為明顯。西門子公司首席執行官喬·克澤爾曾公開表示,短周期(工業)經營活動受到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而生產電梯和制冷設備的美國聯合技術公司預計,其2016年的在華銷售額可能會持續走低。 中國日本商會發布的《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16年白皮書》稱,2015年日本對華投資額為32億美元,同比減少25.9%,連續3年呈下降趨勢。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在去年10月至11月針對進駐中國的日資企業開展的問卷調查結果看,關于今后1-2年業務發展的方向,回答“擴大”的企業的比例為38.1%,而2011年回答“擴大”的企業的比例為66.8%。 中國美國商會近期也與貝恩公司合作推出了《商務環境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近500家受訪的外資企業中,約40%在2015年的收入較前一年減少或持平。同時,在2015年實現財務盈利的企業的比例跌至64%,為5年來最低。 改變自身尋找新商機 部分外企在華經營業績不佳,與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及國內人力成本上漲、市場飽和度增加、競爭日趨激烈等多重因素有關。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微軟、戴姆勒等外企在中國接受了反壟斷調查,葛蘭素史克、美贊臣等外企因商業賄賂接受處罰,這些都給外企在華違法經營敲響了警鐘。 專家認為,隨著外商在華“優惠政策”日益減少以及市場競爭越來越充分,“生意難做”透露出的既是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外企經營的大趨勢,更是中國經濟日益成熟的信號。 盡管如此,外商仍對在華投資持偏愛態度,并希望通過自身改變尋找新商機。 今年5月,總投資達195億元的一汽-大眾華北基地在天津開發區動工。德國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說,之所以有如此大規模投資主要是基于對中國汽車市場的信心。他表示,為了繼續植根中國,今年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總投資大約為40億歐元,之后幾年間也會保持相似的投資規模。 “大眾汽車集團耕耘中國市場已有30余年,如今中國是我們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海茲曼說,集團今后在中國的投資將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新技術在中國市場的研發和導入;創新技術在中國進一步運用;產品系列的豐富。他還表示,中國日益成為科技和創新的高地和孵化器,因此考慮在中國進行創新并且輸出到全球。 而據天津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王盛介紹,今年1月至6月,開發區投資、增資規模在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有21個。瑞典希丁安床墊、大陸汽車新項目等39個項目簽約落戶,投資總額達248億元。上半年,投資54億元的一汽豐田新生產線,以及總投資195億元的一汽-大眾華北基地先后在開發區奠基動工,成為該區吸引外資的兩大亮點。 美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特斯拉將中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特斯拉中國公關總監陶融表示,特斯拉一季度在華銷量同比增幅達到300%。目前,特斯拉在實現中國車主家庭充電樁超過90%安裝率的基礎上,還在中國建成1300多個目的地充電樁和400多個超級充電樁,以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跨國涂料供應商PPG公司亞太區涂料營運副總裁約翰·里克特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始終是PPG在全球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PPG將持續加大在華投資力度以滿足中國地區的客戶需求。他說,PPG在華多個工廠預留了增產空間,這也顯示出對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信心。 《商務環境調查報告》也透露出一些積極的跡象。有六成中國美國商會的會員企業表示,中國仍是其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另外,約25%的會員企業視中國為首要投資目的地,原因在于,他們對中國市場的增長態勢以及政府解決關鍵業務挑戰的行動,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和反腐敗等保持樂觀。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量依然占全球經濟增量的1/3,這個格局短時間內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借此機會調整到位,未來能夠對世界經濟做出更大的貢獻。 |
相關閱讀:
- [ 07-15]廈門上半年新設537家服務業外企 比上年增長1.8倍
- [ 07-12]僑英街道與臺外企共建“計生文化”
- [ 06-21]央行:考慮推出CDR 允許優質外企境內發行股票
- [ 05-22]泉推動外企招商引資 項目到資增長明顯|泉州多個行業逆勢增長
- [ 05-22]泉州推動外企招商引資工作 大項目到資增長明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