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在華投資升級換擋 積極對應中國供給側改革
2016-08-03 07:19:02??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三大產業尤受青睞 面對經營壓力,外企也在中國積極調整策略,其對華投資方向更為清晰,三大產業尤其受到青睞。 一是高端機械裝備業。天津自貿區掛牌后不久,總投資3000萬美元的龐巴迪公務機維修中心就在該區域開工建設,意在填補中國在公務機大修領域的空白。近年來,公務機在通航產業中的市場前景尤為值得關注。尤其是2010年以來,中國公務機市場一度呈現井噴式發展,飛機數量年均增長54.7%。龐巴迪認為,未來10年,中國公務機市場將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公務航空市場之一。 中國公務航空集團董事局主席廖學峰指出,在未來20年,中國公務航空將以每年平均15%的速度增長,到2033年中國大約應該有6000架公務機。正是意識到這一巨大的市場缺口,外商已經加快了在華布局的進程,特別是從維修、駕考、供給等產業鏈多方位入手。 我國建筑行業一直以來技術水平不高,傳統腳手架作業不但費時費力,而且極易引發人身安全。中國工程機械協會裝修與高空作業機械分會副會長王東紅表示,無腳手架施工行業是我國施工領域最薄弱、安全事故最多、效益最差、效率最低的行業之一,高空作業裝備的市場需求空間巨大。事實上,全球最大高空作業平臺制造商捷爾杰公司已經意識到中國建筑行業轉型升級蘊藏的巨大空間,開始向國內探索新型高空作業工具。 機械制造行業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高端機械裝備業市場回報高、需求大,同時又有一定門檻,外商在這一領域優勢明顯,在華投資獲得成功的機會大,對我國本土企業加快發展正在形成倒逼機制。 二是生物醫藥產業。這一產業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英國葛蘭素史克、德國拜耳、丹麥諾維信等一批國際生物醫藥行業頂尖企業加速在華投資。 過去,業內對于跨國藥企在華建立研發中心通常認為只是為臨床服務,不具備核心技術。但近幾年,阿斯利康、葛蘭素史克紛紛把藥物研究開發全程都在中國完成,這就意味著研發中心將以獨立的研究方向和完整的研究過程出現,而非跨國藥企研發群體中的附屬品。而跨國藥企在華研發中心的共同特點在于,將以中國市場的需求作為首要研究方向。 在國內良好創新創業氛圍驅動下,不少華人華僑希望將研發出來的生物醫藥成果帶回國內“孵化”,以期獲得前期研發支持和后期市場對接。 三是新興旅游業。國家旅游局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出境旅游規模達1.2億人次,出境游購物市場規模達6841億元。在這種背景下,外商在華投資旅游業的意愿不斷增強,在投資方面凸顯巨大的市場潛力。 總部位于美國紐約的環球主題公園去年與北京簽約,決定在通州建設北京環球主題公園。該項目總投資額約500億元,其中核心區約215億元。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期待,環球主題公園成為通州經濟乃至北京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此外,迪士尼在上海建設了大型主題樂園,芬蘭Rovio公司也宣布了計劃未來4年在華建造9座《憤怒的小鳥》系列主題公園。中國旅游市場的投資潛力正在被外商一點一點挖掘出來。 對于優化在華投資環境,相關專家建議,比對供給側改革,對外商在華投資地域、領域進行適當引導。 隨著市場日漸飽和以及競爭日趨激烈,外企在華投資也存在市場風險。李稻葵建議,應按供給側改革思路,對有意在華投資的企業進行必要引導,避免形成新的過剩產能。對民生需求旺盛的醫療、教育、保險等領域可適當加大引入外資。鼓勵外商在華設立企業研發中心,將前沿技術引入國內。 同時,重點優化市場環境,減少市場以外不必要的環節。總部位于美國的貝萊勝電子(廈門)有限公司物流經理明利元表示,外資企業在市場方面不依賴政府,資金、市場都能夠獨立解決,因此更加看重微觀環境,包括通關效率、物流等。專家建議,類似自貿區“負面清單”式的改革應進一步在更大范圍推廣,減少行政層級,降低外商投資行政成本。 外企還希望在中國改革大潮中獲得更多機會,適當放寬投資領域。商務部表示,今年將進一步減少外資準入限制性措施,支持外資以并購的方式參與國企改革,不少外企很受鼓舞。部分外企負責人表示,類似國企改革這樣的改革大潮給了外商投資更多的機會,他們希望能夠參與其中,前提是中國政府能夠進一步減少外資準入限制。 |
相關閱讀:
- [ 07-15]廈門上半年新設537家服務業外企 比上年增長1.8倍
- [ 07-12]僑英街道與臺外企共建“計生文化”
- [ 06-21]央行:考慮推出CDR 允許優質外企境內發行股票
- [ 05-22]泉推動外企招商引資 項目到資增長明顯|泉州多個行業逆勢增長
- [ 05-22]泉州推動外企招商引資工作 大項目到資增長明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