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莫斯科8月4日電(記者欒海)俄最大航天企業——聯合火箭航天集團正準備將無人機技術應用到其主推的“安加拉”系列運載火箭第一級的建造中。 該集團旗下負責研制運載火箭的赫魯尼切夫國家航天中心日前在其官網上發布的新聞公報說,研發返回式火箭級的工作由這個中心主抓。 該機構總經理亞歷山大·梅德韋杰夫日前對當地媒體表示,美國的“獵鷹9”火箭第一級的返回方式不適合俄運載火箭。俄方希望,讓火箭第一級像飛機一樣可靠地飛回發射場,并通過安全回收至少重復使用25次,以降低制造及發射成本。 聯合火箭航天集團旗下的專業期刊《航天新聞》介紹說,依據初步設計方案,這種無人機火箭第一級名為“貝加爾”,長度為27.1米,主體直徑8.5米,起飛重量為130.4噸,返回發射場的飛行活動半徑達410公里,巡航飛行時速為490公里,著陸時需滑跑約1200米。 這種無人機火箭第一級的頭部猶如機頭進氣的噴氣式飛機,從機頭開口處就能看到渦輪噴氣發動機的風扇。該火箭級的尾部像普通飛機一樣有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其裝配的火箭發動機以煤油和液氧為燃料。 最為特殊的是,這種火箭級的背部有一個可旋轉的長條形翅膀,其中間部位通過轉軸與火箭級相連。發射時,該翅膀垂直豎起,與火箭級機身平行緊貼。火箭級分離后,該翅膀會旋轉90度,像普通機翼那樣橫向拉開,翼展達17.1米。 依據目前方案,“貝加爾”火箭級可用于制造單級運載火箭、兩級火箭的第一級和捆綁式火箭的助推火箭。 這種無人機火箭級的第一代原型機早在10余年前就問世了,目前俄已造出多架原型機,用于不同測試任務。但這種最初旨在用于輕型火箭的返回系統,由于小載荷發射市場逐漸下滑而研發進展緩慢。俄方也認為,這種無人機返回系統是否有前途,在于能否將其成功改進并用于中型和重型火箭。 按計劃,“貝加爾”火箭級將用于改造2014年首次發射的俄“安加拉”運載火箭,但何時完工尚不可知。此外,研制返回式運載火箭級已被列入2025年前俄聯邦航天發展規劃。 |
相關閱讀:
- [ 08-04]俄傳輸無線數據的太陽能無人機首飛成功
- [ 08-03]俄傳輸無線數據的太陽能無人機首飛成功
- [ 08-03]俄傳輸無線數據的太陽能無人機首飛成功
- [ 08-02]無人機大眾化之路:以人為中心成下一個爆點
- [ 07-28]廈門"無人機飛手" 周迅演的電影 請他航拍取景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