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嘠布久嘎村落的面前,種的是制作白糌粑的青稞,村民將青稞和油菜混種在一起,提高收成。
人民網日喀則8月6日電 (賈興鵬 攝影報道)在西藏,有很多小山村,因自然、地理、氣候、歷史等原因,成為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然而,也有一些小山村,抓住機遇,結合自身優勢,發展生態民俗旅游,逐漸走出困境,成為附近村落“取經”的對象,嘎布久嘎村便是這樣一個村落。
切洼鄉嘎布久嘎村是一個擁有1300多年歷史的自然村落,位于西藏日喀則仁布縣東部、雅魯藏布江南岸、318國道4786公里處。全村有64戶、38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5戶、135人。
近年來,仁布縣結合該村特色,開始打造出一條屬于該村特色的生態民俗旅游發展道路。仁布縣縣委常委、副縣長魏家宜介紹,該村歷來以“四古”著稱,分別是1300多年的古村;1100多年的古樹;500多年歷史的古寺,還有曾作為班禪大師貢品遠近聞名的古糌粑。
仁布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晶告訴人民網記者,因此嘎布久嘎村圍繞“四古”找題目、做文章,投資了400萬元,建設完成了游客服務中心和旅步道等景點建設。
去年11月,嘎布久嘎生態民俗旅游村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風景區。仁布縣旅游局長扎西澤措表示,該景區不僅填補了仁布縣在拉薩-日喀則旅游黃金線路上的節點空白,極大推進仁布縣旅游產業的發展,更有利于歐通過旅游業發展帶動全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仁布縣特色旅游商品展銷廳,這個展廳將村民們的手工藝品進行集中展示和銷售,讓村民們安心在家制作手工藝品,而不擔心銷售的問題。

仁布縣旅游局長扎西澤措正在向媒體介紹藏族特色手工商品。

村里出資,將水泥路直接修到了村民家門口,特意制作的一排排轉經筒,體現了藏傳佛教的文化,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參觀游玩。

一位藏族阿媽正趕著一群牦牛回家。

民俗旅游村特意設置了一個觀景臺,這里可以看到氣勢磅礴的雅魯藏布江。

一顆千年的古樹,立在村門口,不僅成為村民乘涼的好地方,也是村里的另一景觀。

民俗旅游村的另一“古”,便是古寺,即有500多年歷史的嘠布久嘎寺。此為寺廟的大門。

嘠布久嘎寺里畫的佛像,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嘠布久嘎寺廟里的一角,充滿了藏族文化。

嘠布久嘎寺廟里的一角。

嘠布久嘎村里的村民們。

嘠布久嘎村,一名兒童正趕著幾頭牛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