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舵大國經濟 習近平引領中國經濟開啟新航程
2016-08-08 09:56:42?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滿懷復興的夢想,乘著改革的東風,中國經濟猶如一艘行穩致遠的巨輪,乘風破浪,砥礪前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洞悉國內外形勢,把脈中國經濟,以巨大的勇氣開啟一場浩浩蕩蕩的經濟變革,以超高的智慧謀劃出平穩運行的“航線圖”,促使經濟轉型升級,迸發出新的前進動力。 調整結構、轉換動力、換擋速度,“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中國經濟開足馬力,激流勇進,歷險彌堅。 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面對全球經濟低迷、國內經濟的下行壓力,習近平做出重要判斷: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面長期趨好,但正處在從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 2014年5月的河南之行,習近平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新常態”的提出,是一次站在經濟全局高度的審時度勢,更是一記直面經濟下行的“先手拳”。 成大事者必有靜氣。6個月后,習近平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發表演講,首次系統闡述了新常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的從容不迫。 “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今年7月8日,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他再次指出,當前經濟運行基本平穩,符合預期和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征更加明顯,必須堅定信心、增強定力,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新的經濟結構,強化新的發展動力。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彌足珍貴;惟其磨礪,始得玉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中國經濟的巨輪始終行駛在正確航向。 經濟建設的“大主線” “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要堅決貫徹。” 2016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中國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和轉型期的關鍵之年。 兵馬未動,規劃先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構成了中國經濟發展提綱挈領的“大主線”。進入新時期,面對新環境,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這道事關中國發展的重點論述題,終于有了全面系統的答案。 對新發展理念的基本內涵和實踐要求,習近平在不同場合的重要講話中多次進行深刻闡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作為破解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難題的總答案,五大發展理念各有內涵,同時又是整體,一個不能少,一方都不能偏廢。 2016年伊始,習近平在山城重慶調研時明確要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蘇低迷開出的藥方。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要堅決貫徹。” 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國經濟的巨輪迎來一幅更加壯美的畫卷。 |
相關閱讀:
- [ 08-07]習近平告訴你經濟應該這么抓
- [ 08-07]固本開新再走長征路 一圖看懂習近平強軍夢路徑
- [ 08-07]習近平告訴你經濟應該這么抓
- [ 08-06]習近平:同自然災害抗爭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