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記者王敏、李亞紅、肖思思)精準醫學距離百姓有多遠?會給人們的生老病死帶來怎樣的變化? 在國家衛計委、科技部等部委推薦下,近日新華社記者走進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發現,在一些臨床醫院,以基因組學為基礎的精準醫學已經悄悄生長…… 加快應用:“避免更多有出生缺陷的嬰兒出生” “精準醫學讓選擇變得如此簡單!未來一切皆有可能!”會議室里,幻燈片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杰的這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喬杰的自信,來自于近年來基因科技尤其是測序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對生命天書的解讀越來越深入,更來自于團隊的科學實踐。 北醫三院生殖醫學中心是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誕生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輔助生殖技術治療中心之一,門診量每年以20%到30%的速度增長,連續兩年超過50萬人次。 “現在對生命的認知越來越多,越來越清晰。理論上7000多種單基因病,都可以在基因層面提前介入?!彼f,“只要有足夠的基因序列信息,就能針對任何遺傳異常開展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進行染色體及基因篩查,檢查胚胎是否攜帶有遺傳缺陷的基因,檢測胚胎的23對染色體結構、數目,分析胚胎是否有遺傳物質異常,從根本上阻斷遺傳病在家庭中傳遞?!?/p> 有這樣一對夫婦,男方患有遺傳性多發性骨軟骨瘤,想生育不攜帶致病位點的健康孩子。夫婦倆在北醫三院嘗試做試管嬰兒,通過胚胎遺傳診斷,挑選正常胚胎成功移植,健康的孩子于2014年9月出生。 迄今為止,北醫三院共完成染色體疾病或胚胎遺傳學篩查1504例,已移植1141例,分娩302例,持續妊娠104例。近兩年來,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為39例患者完成胚胎染色體分析,已經移植19例,分娩4例,持續妊娠10例。團隊進一步利用自行開發的基于高通量測序的MARSALA(非整倍體測序與連鎖分析)技術為41例病人完成了胚胎單基因遺傳疾病診斷,實施移植手術15例,5例成功分娩,8例還在妊娠中。 喬杰團隊與北京大學謝曉亮教授和湯富酬教授等合作,在單細胞測序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這個成果的創新點是通過分析患者的胚胎細胞,在單細胞水平上進行高通量測序,即可檢測致病基因突變位點和全基因組范圍染色體異常?!眴探苷f。 我國每年有約90萬個出生缺陷新生兒,不孕不育患者更是難以計數。 “生育障礙影響我國數千萬對夫婦,傳統輔助生殖技術已經不能滿足需求?!眴探芎粲?,應該加快精準醫學在婦產科應用步伐,避免更多有出生缺陷的嬰兒出生?!耙?,避免一個出生缺陷孩子,就可以減輕社會負擔100萬元?!?/p> “精準醫學在路上,過去只有少數科室在用,隨著技術提高、成本降低,從婦產科、腫瘤科到眼科、神經科等,用的科室越來越多。為進一步提高臨床醫療的精準度,醫院更是在2014年成立了分子診斷中心?!眴探苷f,精準醫學發展要有新技術,這就需要對基礎醫學研究增加投入,還要將相關基因檢測納入醫保。 |
相關閱讀:
- [ 08-04]泉州百余個“愛嬰哺乳室”建成 緩解公共場所哺乳尷尬問題
- [ 08-04]《人間世》帶來的啟示
- [ 08-03]國家衛計委:引導公共場所設置規范化母嬰室 母嬰室建設將納入城市建設規劃
- [ 07-29]我國將設國家兒童醫學中心 負責開展兒科疑難危重癥的診斷治療
- [ 07-26]寧化首批定向委培醫學生赴鄉鎮工作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