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份,全國自然災害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洪澇災害南北并發、多地齊發。7月份,全國共遭受4次較大范圍強降雨過程,其中,7月初長江中下游干流地區和18-21日華北地區相繼出現今年入汛以來本地區最強降雨過程。長江出現2次編號洪水,海河南系漳河、子牙河發生1996年以來最大洪水,太湖發生流域性洪水,淮河遼河發生超警洪水。 全國多地發生重大洪澇和地質災害,上旬安徽湖北湖南貴州、下旬河北河南等地相繼遭受重大洪澇災害,給災區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嚴重影響。據統計,洪澇災害(含地質災害)造成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200余縣(市、區)6120.9萬人次受災,671人因災死亡失蹤,414.4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31.6萬間房屋倒塌,144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5189.8千公頃,其中絕收1222.1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132.4億元。 總的看,洪澇和地質災害較2011年以來同期明顯偏重,人員受災情況、農作物受災情況、倒損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均為近年同期最高值,河北、湖北、安徽、河南等省災情較重。 二是臺風生成晚、致災重。7月份共有2個臺風登陸中國大陸地區,5個省(自治區)80個縣(市、區)受災。其中,第1號臺風“尼伯特”于7月3日生成,生成時間偏晚,是強厄爾尼諾事件后正面登陸中國的首個臺風,也是1949年以來登陸中國的最強初臺。 受其影響,閩江支流梅溪發生歷史實測最大洪水,多條支流相繼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造成105人死亡失蹤,“尼伯特”成為近5年來登陸中國造成因災死亡失蹤人數最多的臺風。此外,7月下旬第3號臺風“銀河”影響廣西、海南、云南等地,造成24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逾3億元。 三是風雹災害影響范圍小。7月份,全國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造成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近450個縣(市、區)遭受風雹災害,受災縣數占全國總受災縣總數的2成,較2011以來同期均值偏少2成以上。 據統計,風雹災害造成326.7萬人次受災,18人因災死亡失蹤,5.2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4000間房屋倒塌,7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466.2千公頃,其中絕收75.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47.9億元。 其中,河北、內蒙古、湖北和云南4省(自治區)損失相對嚴重。總的看,7月份風雹災情較2011年以來同期偏輕,死亡失蹤人口為最低值,直接經濟損失為次低值。 四是地震活動水平弱,旱災損失輕。7月份,中國大陸地區發生5級以上地震1次,即7月31日廣西蒼梧縣5.4級地震,發生次數為2011年以來同期偏低水平,此次地震造成近3000間房屋損壞,直接經濟損失近5000萬元。 總的看,地震災情較2011年以來同期相比明顯偏輕。7月初,東北、西北部分地區相繼遭受夏伏旱,因中下旬出現強降雨過程,旱情緩解。總的看,旱災造成的損失較近年同期相比明顯偏輕,農作物受災、絕收面積為2011年以來同期次低值(僅高于2012年)。 五是城市內澇突出,對市民生產生活造成較大影響。7月份,受極端強降雨和臺風等影響,一些大城市和中小城鎮頻繁遭受內澇,武漢、合肥、石家莊、太原等多個城市嚴重積水,對市民正常出行和生產生活造成較大影響。 其中,6月30日-7月6日,湖北武漢市降雨量突破該市自有氣象記錄以來周持續性降水量最大值,城區內澇嚴重;18-21日河北石家莊、河南安陽等北方城市降雨量超歷史極值,城市積水嚴重。 六是倒損房屋數量多,受災群眾轉移安置任務重。7月份,各類自然災害造成全國33.7萬間房屋倒塌,153.6萬間不同程度損壞,為2011年以來同期最高值,較同期均值增長9成以上,受房屋大量倒損影響,7月份緊急轉移安置人口急劇增加,為2011年以來同期最高值,較歷史同期均值增長1倍以上,災害救助和臨時安置任務十分繁重。 |
相關閱讀:
- [ 08-10]受災市級巾幗農業示范基地可享小額貸款貼息幫扶
- [ 08-04]382萬元穩崗補貼發閩清永泰受災企業 惠及209家
- [ 08-04]稅收信貸保險齊發 助閩清受災中小商貿企業恢復經營
- [ 08-01]民政部:廣西梧州蒼梧縣地震致1.6萬人受災
- [ 08-01]閩清小伙家中受災仍做志愿者 走村入戶義修家電
- [ 08-01]北方部分地區洪澇風雹災情持續 直接經濟損失6.1億
- [ 08-01]西南4省份遭受風雹洪澇災害 2人死亡1人失蹤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