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論述一名合格黨員的標準,植根人民、崇尚實干、守紀律己、堅持學習。他通過言傳身教,為廣大黨員做人做事劃出底線。通過本網的梳理,學習習近平的講話、事跡,跟著習近平做合格黨員。
2012年11月17日,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進行了第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把黨的十八大精神學得更加深入、領會得更加透徹、貫徹得更加自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開局學習的“第一篇”,就以實際行動帶頭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帶頭樹立學習型黨組織的形象。
習近平曾說過學習應該有三種境界:首先,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其次,要勤奮努力,刻苦鉆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撓,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堅持獨立思考,學用結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學習和實踐中“眾里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
愿學:堅持靜心讀書 志存高遠
“經常聽有的同志說自己想學習,但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學習。聽上去好像有些道理,但這絕不是放松學習的理由。”習近平曾強調,學習需要沉下心來,貴在持之以恒,重在學懂弄通,不能心浮氣躁、淺嘗輒止、不求甚解。
“堅持在讀書學習中把握人生道理、領悟人生真諦、體會人生價值、實踐人生追求,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1972年,插隊回京探親時的習近平(資料圖)
1969年,不到16歲的習近平就從北京來到了陜北的一個小村子插隊當農民,在那里度過了7年青春時光。插隊期間,盡管學業中斷了,但他對知識的渴望始終如一,讀書自學不輟。
下鄉來梁家河時,他隨身帶了沉甸甸的一箱書。白天干活,勞動間歇時在看書,放羊時也在黃土高坡上看書……到了晚上就在煤油燈下苦讀到深夜。在村民的記憶中,習近平經常邊吃飯邊看“磚頭一樣厚的書”。
“那個年代,我想方設法尋找莎士比亞的作品,讀了《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等劇本。”莎士比亞筆下跌宕起伏的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訴的情感,都深深吸引著年輕的習近平。
“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這是習近平堅持讀書和學習的初衷所在。

2014年2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40余年后,已是國家主席的習近平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說:“承擔我這樣的工作,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時間。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有一首歌,叫《時間都去哪兒了》。對我來說,問題在于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現在,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
真學:拜群眾為師 下真功夫
2012年,習近平在《求是》雜志發表的重要文章中提到,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持工作重心下移,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拜群眾為師,向群眾問計,從群眾的實踐中汲取營養、增長智慧,不斷提高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

1983年,時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臨時在大街上擺桌子聽取民眾意見。(圖片來源:新華網)
在河北正定縣曾經有這么一位領導在工作中主動請教下級,主動向群眾學習,他就是習近平。
“我是來學習的,希望得到你們的幫助和指教。”1982年,習近平到正定縣任縣委副書記,雖然公務繁多,擔子很重,但習近平不抱怨、不畏懼。遇到工作或生活中的難題時,他總是虛心地請教他人,不管遇到的是張三還是李四,亮出的頭一句話就是這句誠懇的“口頭禪”。而被請教過的人,剛開始時都露出驚愕的表情。因為那時的習近平可算是年輕有為、有膽有識。論理論知識水平,習近平是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在來正定之前,在中央軍委辦公廳工作過,應該不比其他同事差;論基層經驗,習近平15歲就在陜西插隊,當過村黨支部書記,不能說經驗十分豐富,但也能對基層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并說出個一二三來。但他沒有表現出高人一等的樣子,依然謙虛謹慎,潛心學習。慢慢地,他請教的次數多了,被請教過的人也就習慣了,也就沒有了上下級、官員和百姓之間的拘束。他們都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盡全力地幫助習近平了解問題、解決問題。習近平虛心學習,不僅掌握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更為重要的是,他的“好接觸、沒架子、談得來”也收獲了與干部群眾的感情。
精學:善用新媒介 用有所得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了解群眾所思所愿” 。
2015年12月16日,習近平視察“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在智慧烏鎮的展臺前,習近平現場視頻連線智慧烏鎮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的老人,在人群中、鏡頭前向老人們微笑揮手,與老人進行了一場“面對面”的聊天。
2015年12月16日,“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展館,習近平通過網絡攝像頭與烏鎮養老照料服務中心的老人視頻通話。(圖片來源:新華網)
“你們好!”通過網絡攝像頭,習近平微笑著向老人們揮手致意。
“總書記好!”老人們激動地邊笑邊鼓掌,“習總書記,我們想您啦!”
視頻另一端,習近平在聆聽工作人員介紹之后,再次微笑著詢問老人們:“你們現在生活好不好?”
“好!”老人們回答得毫不猶豫。
“也祝你們健康長壽!”習近平笑著說。
視頻通話時間很短,卻讓老人回味不已。“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能跟習主席通話,他還能從視頻里看見我們。”78歲的于良鴻說,“習主席還問我們生活好不好,祝我們長壽。對我們這些老人來說,這是最幸福的一天了。”
雖然工作日理萬機,但習近平仍然能夠持之以恒地堅持學習,學習已經成為他獨特的氣質。從2015年12月16日到2016年2月19日,在短短的65天時間內,習近平6次與新媒體親密接觸,他對互聯網催生的新聞傳播新技術、新業態、新機制尤為關心和重視,不僅聽取匯報,還多次試用體驗。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微博是一種新型的社交平臺,通過相互關注的機制,及時地提供信息共享服務。2015年12月25日,習近平主席視察解放軍報社,在軍報微博微信發布平臺上發出一條微博:“值此新年即將到來之際,我代表黨中央、中央軍委,向全體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祝賀新年。希望大家踐行強軍目標,有效履行使命,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該微博發出三天內有30萬次轉發,3萬多條留言。據了解,這是習近平主席首次通過微博與人民溝通。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下,中央政治局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著眼于認識規律、把握現實、引領未來,把學習作為掌握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作為克服“本領恐慌”的重要途徑,作為登高望遠的有效方法,精心謀劃并組織集體學習,為不斷提高全黨的治國理政能力和水平做出了表率。廣大黨員應該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堅持靜心讀書,拜群眾為師,善用新媒介,做到在愿學、真學、精學上下功夫,從自身做起,增強終身學習的理念,為學習型黨組織的建設添磚加瓦。(文/李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