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8·15”認知
2016-08-15 22:57:41??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孫勁貞 趙舒文 |
分享到:
|
民眾:“受害意識”大于“加害責任” 今年30歲的山田有子從事銷售工作。被問及8月15日是什么日子時,她稍微猶豫后笑著說:“是終戰日吧,這個學校教過。”“我知道‘終戰紀念日’是個重要的日子,但我工作之余也沒有精力去主動了解。”她接著說道。 比起“投降”“戰敗”,“終戰”是個中性詞,只代表戰爭結束。 在德國薩克森豪森納粹集中營,展出的是納粹所犯罪行的事實和數據,狹小昏暗的牢房、用于大規模殺戮的焚尸爐和毒氣室被完好地保存下來。而在日本最有名的戰爭紀念場所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只是重現了日本人遭受原子彈轟炸的慘烈景象。 “加害者”無形中模糊成了“受害者”。甚至連離那段戰爭最近的人,除了戰爭可怕這一客觀印象以外,也沒有清晰的責任概念。 橫濱市民莊野杏子已過退休年齡。她說:“對于80多歲的人來說,‘8·15’是個刻骨銘心的日子。這一代人都經歷了戰爭的慘禍和恐怖,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走上戰場。”“戰爭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也沒必要追究這些(責任)問題,但是日本今后應該走和平道路。” 東京海洋大學研究生鈴木隆一說:“雖然覺得(對于戰爭)應該反省,但并不覺得要一直反省下去。” 過去的事情是否要追究?錯誤是否需要一直反省? 紐倫堡審判開庭70多年以后,德國仍在追責,今年將有3名超過90歲的老人因涉嫌參與屠殺猶太人接受審判。2013年,現任德國總理默克爾承諾對二戰受害者承擔“永久責任”。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說,日本需要一直道歉,直到這些國家說足夠為止。 日本共同社去年一項輿論調查顯示,“通過包括戰爭等直接經驗”了解日本侵華和太平洋戰爭的人只占受訪者的6%,而相同回答在1994年的同類調查中占34%。認為上述戰爭“是侵略戰爭”的占49%,認為是“自衛戰爭”的占9%,認為“不好說”的占41%。 “從迄今自己學到的知識,坦率地說并沒有日本侵略‘諸外國’的實際感受和概念。”東京海洋大學四年級學生山田大介說,“實際上包括自己在內不了解戰爭的人們,即使知道‘侵略’這一事實,但也不知道真正意味的是什么。” 近年來,日本教科書逐漸模糊或去除日本侵略歷史。日本文部科學省春季公布新的高中教科書審定結果,大量刪減體現南京大屠殺日軍殺害中國平民人數的內容。2012年以后,“慰安婦”這個詞已經從初中教科書中完全消失。 日本“繼承和發展村山談話會”理事長藤田高景說,向日本國民講述侵略戰爭這段負面歷史是日本政府的職責和義務。應在教科書中詳述侵略戰爭、殖民地統治、南京大屠殺等歷史事實,而不是像安倍政府那樣極力從教科書中清除這些負面歷史。 “日本應該向德國學習,德國對歷史進行徹底反省,才與法國和周邊鄰國實現了友好。日本目前的做法令人遺憾。”83歲的日本市民橋村武司說。 |
相關閱讀:
- [ 08-15]臺灣民間團體再度集會 要求日本正視慰安婦史實并道歉
- [ 08-15]日本反省應是“八一五”的不變主題
- [ 08-15]日本兩名政府閣僚“八一五”參拜靖國神社
- [ 08-15]臺婦女團體舉行抗議活動遞陳情書 吁日本政府道歉
- [ 08-15]民進黨泄憤式報復國民黨 邱毅:在替日本天皇報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