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杰參建的大壩全面封頂,中外員工歡喜若狂。王濟林攝影
麥特隆供水工程,位于被南非領土環繞的國中國萊索托,是中國水電八局進軍南部非洲的第一個項目,也可以說是中國“一帶一路”南非區域的拓荒工程。
2015年,《萊索托時報》發布紅色預警:由于嚴重干旱,全國進入缺水緊急狀況。正值全民喊渴時刻,中國水電八局承建的麥特隆水壩提閘放水,積蓄了一年的一泓清泉,緩緩流向首都馬塞盧及周邊5座城市的千家萬戶,給萊索托人民帶來陣陣清涼。
來自中國電建集團水電八局的劉杰,就是麥特隆水壩蓄水的功臣。正是靠著劉杰發明并獲國家專利的“大口徑鋼管焊接快速定位裝置”,輸水管道安裝才得以提高工效上十倍,終于搶在紅色預警前蓄起了滿滿一湖清水。(王濟林李亞清 楊子江 報道)

由于項目合同只有近億美元,項目部只配備了劉杰一名從事金屬結構制安的人。萊索托是完全被南非領土環繞的國中國,商業并不發達,許多設備物資需要到南非才能采購,這就給麥特隆工程建設帶來一定的困擾。麥特隆項目部的金結車間,也是簡陋得只有幾臺電焊機和幾個千斤頂。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劉杰只利用這些簡單的設備,演繹出一個個“牛人”故事。圖為劉杰與當地員工安裝自制“破管機”。王濟林攝影

一次,麥特隆大壩施工需要安裝一臺TC7052型塔機,但當地只找到一臺50噸和一臺25噸的汽車吊,安裝的提升高度差了2.5米。劉杰帶領著員工將塔機行走部分和塔身基節安裝完成后,通過填墊3米高的渣土,就這樣完成了塔機安裝。然而,這種來自中國工匠祖師爺魯班的技巧,卻讓承擔項目監理的歐美工程師不以為然,直到后來劉杰的一樁樁奇思妙想,才最終讓他們折服。前面所說的輸水鋼管安裝,原準備分包給報價70萬美元的當地一家安裝公司,但該公司卻無法保證工期。如果不能按期完工,大壩的下閘蓄水將會推遲整整一年。最終,還是劉杰站了出來。他帶領著幾個當地員工,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鋼管安裝。為提高安裝工效,劉杰設計制作的“大口徑鋼管焊接快速定位裝置”,不但為實現蓄水立下了汗馬功勞,也贏得了歐美工程師的交口稱贊。圖為劉杰在水處理間檢查儀器設備。王濟林攝影

麥特隆項目原計劃從南非購買25噸啟閉機用于大壩下閘蓄水,考慮啟閉機只用一次非常不經濟,項目領導便讓劉杰去想辦法。接受任務的劉杰也不含糊,他利用項目部一臺3噸牽引力的卷揚機,通過加工改造非常復雜的滑輪組,僅僅增加了一些鋼絲繩的用量,就滿足了25噸啟閉機的下閘要求,滴水不漏地完成了導流洞的閘門封堵。麥特隆項目附近沒有像樣的樹和竹子,項目部決定用PVC管來替代開挖爆破中用于捆綁控制炸藥尺寸的竹片,但人工破管進度根本趕不上高峰期開挖的需求。這時,劉杰又發明制作了一臺PVC管自動破片機,將原由人工破管的功效提高了近20倍,立馬解決了塑料管片供不應求的問題。像這樣解決實際問題的發明,劉杰在萊索托做了20多項。麥特隆項目經理劉細軍說:“項目上就沒有劉杰解決不了的難題;如果讓他造飛船,我相信那一定也飛得起來。”圖為劉杰在車間與徒弟們討論工作。王濟林攝影

2015年底,美國工程管理協會毫不吝嗇地將當年“優秀基礎設施獎”和“優秀國際項目獎”頒發給了麥特隆工程。而萊索托王國首相帕卡利塔·莫西西利則在供水慶典儀式上,高度贊賞中國水電做出的卓越貢獻。劉杰,自然是首相稱贊的“中國牛人”之一。圖為劉杰參與建設的萊索托麥特隆水壩。王濟林攝影

圖為劉杰項目部所在地小學生,也是麥特隆水壩的受益者。王濟林攝影

萊索托缺水,屬典型的山地國家,沒有機械制造業,所需設備均從南非進口。麥特隆大壩蓄水后,因實施應急營救的需要,項目部采購了一艘橡皮艇。然而,因河道淺水區都是亂石,很快橡皮艇就被磨破了。只有金屬材質的艇才安全可靠,而找遍萊索托市場,居然空手而歸。怎么辦?雖然從沒有接觸過造船,但劉杰還是悄然開始打造麥特隆湖的第一船。劉杰將自己關在房間里冥思苦想,用了整整四個晚上才完成外形設計。他反復求證容量核算與CAD制圖,先用廢紙板按縮小比例練習下料,最后完成制作工藝編排等復雜程序。造船最難的一步,是曲面船身制作。由于車間設備簡陋,劉杰為了將0.6厘米厚的鐵板彎成船身形狀,他在鐵板每個曲度的兩端焊上拉環,再用鐵鏈拉住兩個拉環,然后通過加溫、加熱,慢慢縮短并拉緊鐵鏈,使鐵板按照設計的曲度慢慢彎成船身形狀。經過兩個多星期的取材、放樣、焊接、校正、打磨、安裝、上漆等工序,再配上一臺螺旋槳發動機,一艘最大載重量2噸的快艇誕生了。圖為劉杰在工作車間。王濟林攝影

麥特隆水壩原設計為開敞式滾水壩,壩頂無交通功能。見到兩岸村民要繞道幾公里方能到達對岸,水電八局向項目業主提出了增橋方案。經承擔設計的南非公司多次討論,最終拿出了預制梁過橋方案,并要求項目部4個月內完成預制梁鋪設。這時,劉杰的智慧又一次派上了用場,他利用項目部20幾噸閑置鋼材,采用杠桿原理設計制作了簡易架橋機,僅用了12天就完成了壩頂橋預制梁的架設,為麥特隆兩岸村民連接起了幸福橋。為此,中國水電八局將這臺簡易架橋機命名為“劉杰架橋機”,并正式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劉杰創新工作室”。圖為劉杰從萊索托載譽歸來,獲得水電八局標兵稱號。王濟林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