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省區市城鄉醫保“并軌”帶來哪些改變?
2016-08-17 16:20:2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 題:17省區市城鄉醫保“并軌”帶來哪些改變——聚焦城鄉醫保并軌五大焦點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方問禹 魯暢 今年是我國整合城鎮居民醫保與新農合、推進城鄉醫保“并軌”的關鍵年。目前,全國17個省區市(含兵團)已經在省級層面作出規劃和部署,其中一些地方已全面并軌。 城鄉醫保并軌后,醫保基金抗風險能力是否提升?保障水平有何變化?重復參保問題能否破解?圍繞有關焦點問題,“新華視點”記者展開追蹤。 焦點一:城鄉醫保并軌進度如何? 今年1月,《國務院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提出,各省(區、市)要于2016年6月底前對整合城鄉醫保制度作出規劃和部署,各統籌地區要于2016年12月底前出臺具體實施方案。 記者梳理發現,全國32個省區市(含兵團)中,城鄉醫保并軌的進度明顯不一。 天津、上海、浙江、山東、廣東、重慶、寧夏、青海、新疆建設兵團等9地,在國務院文件之前就已推進并軌,建立起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 今年上半年,河北、湖北、內蒙古、江西、新疆、湖南、北京、廣西等8省區市先后出臺文件、部署整合城鄉醫保,其地市級統籌地區的實施意見正在醞釀,將趕在年底前公布。 記者從人社部獲悉,以上17個地方推進城鎮居民醫保與新農合并軌,都將新農合的管理職能從衛生部門轉到人社部門,有關機構、人員、信息系統等醫保經辦資源也整合到人社系統。 其余15個地方,尚未在省級層面作出規劃和部署。記者采訪發現,這些地方轄區內的部分城市已經推動并軌,但具體接管部門不一,涉及衛生、人社、財政等部門。 有關專家表示,城鄉醫保并軌之后,到底該歸口到哪個部門分管,這在國家層面并未明確,有些地方也未確定。 焦點二:醫保抗風險能力是否增強? 記者采訪發現,除了參保人數、醫保基金的疊加效應,城鄉醫保并軌扎實推進、醫保做大做強,提升了居民對醫保的信任度,其參保熱情有所提高。 天津市人力社保局透露,2014年天津市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數為525.6萬人,相比2010年并軌之初的476.4萬人,增長了10.1%;城鄉醫保基金總籌資規模已達32.4億元,相比2010年整合之初的8.89億元,增加了3.64倍。 在蘇州,隨著統籌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的不斷完善,該市城鎮老年居民、農村居民、征地保養人員、少兒、中小學生、大學生等各類非就業人員均納入城鄉居民醫療保障體系,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全覆蓋,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率達99%以上。 “醫保‘蛋糕’做得越大,抗風險和保障能力就越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朱恒鵬說,城鄉醫保并軌后,參保人數大幅增長、年齡結構進一步優化,為提高參保人的醫保待遇創造了空間。 焦點三:定點就醫、醫保用藥的范圍是否擴大?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說,城鄉居民醫保并軌后,無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民、學生兒童,均實行一個政策體系、執行一個待遇標準、享受同樣的經辦服務,實現了更大范圍、更高程度的制度公平。 根據地方人社部門提供的數據,城鄉醫保并軌后,各地醫保定點的醫療機構、醫保藥品的目錄,都明顯擴大。尤其是參保新農合的農村居民,并軌后的醫保用藥范圍成倍增長。 比如,山東、廣東、寧夏城鄉醫保并軌后,城鄉居民統一使用基本醫保藥品目錄,農民的可報銷藥品種類分別從1100種、1083種、918種擴大到2400種、2450種、2100種,醫保用藥的范圍增加1倍多。 天津市人力社保局透露,城鄉醫保并軌后,農村居民醫保藥品的數量從原來的2000多種增加到7300多種,增加了2倍。此外,農村居民就醫定點醫院的數量也由原來的30家左右,擴大到目前的1400余家。 |
相關閱讀:
- [ 08-17]長泰投47億元讓城鄉更宜居
- [ 08-16]長泰將投入47.24億元 讓城鄉更加宜居
- [ 08-13]福建加快推進城鄉社區居家養老專業化服務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