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 光明論】去產能化“大招”頻出 目標在望
2016-08-18 15:21:29??來源:光明網-經濟頻道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光明網訊(記者 伍月明)河北唐山,和中國所有重工業城市一樣,這里顯得沉悶、單調,松汀原來是最大的鋼鐵廠之一。此前,它陷入了停產,廠里很多工人已經數月沒拿到工資并開始為自己的未來感到擔憂。不過就在最近,沉默被打破,松汀起死回生了…… 《紐約時報》在6月20日報道中的一段描述,該報道對中國去產能推進的效果提出了質疑。 “去產能”是否遭遇了“復產潮”?中國今年去產能真如外媒所說那樣緩慢嗎?接下來又將如何加快推進?8月16日上午,發改委召開例行新聞會議中回應了這一熱點問題。 “攔路虎”為何難清除?價格因素為干擾 “去產能”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重要任務。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去產能”做出了全面部署。然而去產能的任務重、情況復雜。 目前,我國鋼鐵、煤炭等部分主要工業產品大多數傳統制造領域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造成生產要素配置扭曲,社會資源整體利用效率降低。產能過剩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攔路虎”。 截至7月底,全國已累計退出煤炭產能9500多萬噸,完成全年任務的38%,累計退出鋼鐵產能2100多萬噸,完成全年任務量的47%。 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在會上介紹,各地去產能進展不平衡,在任務量上也存在差距。盡管7月份以來進度有所加快,但與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距離。 “化解過剩產能在世界范圍內都是一項難題,中國上半年完成的去產能任務情況已是不錯的成績。去產能針對的是鋼鐵、煤炭等高耗能行業的過剩產能,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逐步實施。”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經濟貿易系主任何維達表示,“既要看數量上完成的情況,也要特別關注質量。上半年已經為下半年去產能工作明確了路徑、方式,下半年將能夠加快推進這一任務。”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表示,去產能的過程難免存在阻力,去產能的同時也會帶來價格的上漲。現階段,各個利益主體的訴求有些本位主義,這需要政府將一碗水端平,真正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優勝劣汰,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 外媒稱“去產能”政策不起作用?完全沒有道理 在博弈中不斷前行的去產能行動也引發了國內外的質疑聲。根據《紐約時報》在6月20日報道稱,不只是松汀,上海寶山鋼鐵在廣東啟動了最先進的鋼鐵廠,一度停業的河北中小鋼廠也在都陸續復產。 在昨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再次提出這一問題:2009年中國為了應對上一輪的經濟危機,出臺政策鼓勵一些產業發展,有些產業恰恰也是目前產能過剩比較多的行業,包括鋼鐵煤炭。中國去產能過程中的政策大家覺得起的作用不是特別好,對整個經濟有拖累,甚至影響到世界經濟。 對于外媒的質疑聲,趙辰昕回應,這種觀點以及類似的觀點是完全沒有道理的。產能過剩是世界性問題,各國均有責任。中國反對零和博弈的思維和保護主義的做法,反對互相指責和推諉。搞傾銷、打貿易戰是沒有出路的,簡單的以壓減多少產能、減少多少出口來評判一國去產能的成效也是不科學的。各國應該共同采取行動,推進務實合作,尋求多贏。 趙辰昕認為,本輪產能過剩是全球性的問題,首要原因是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和房地產泡沫崩潰引發的全球市場需求萎縮,造成了全球很多行業出現過剩。而中國的鋼鐵等工業品主要是用于滿足國內的需求。中國是發展中大國,鋼鐵等工業品生產主要用于滿足國內需求。 “這次我國去產能的決心很大,方針很明確,一些措施也很到位。”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周天勇表示,接下來,對于安全方面不達標的落后產能,可以利用環境督察標準、安檢標準依法、依規予以關停;防止關停企業“死灰復燃”,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