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聘10位“高參” 他們都有什么來頭?
2016-08-21 14:51:48??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趙舒文 |
分享到:
|
小鏈接: 參事制度從哪兒來? 作為兼具統戰性和咨詢性的政府“智庫”,國務院參事室在新中國之初就受到當時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 1949年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主持遴選任命了32位政務院(1954年改稱國務院)參事,從而寫下了新中國參事工作的第一筆;1988年,國務院58號文件出臺,改革了參事任職辦法,參事聘任制由此開始。 2009年11月2日公布的《政府參事工作條例》為政府參事及其機構的發展進一步提供了法律法規上的保證,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條例》指出,參事室的主要職責是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咨詢國是、民主監督、統戰聯誼,參事由國務院總理聘任。 參事都是哪些人? 國務院參事的調查研究、建言獻策,與中國的發展和轉型密切相關。 1991至2001年,在國務院總理聘任的18位參事中,有王士卓、吳灝鑄等14位出身地質、航空、建筑等自然科學領域,當時中國正推進電站、電網、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2007年,時任總理溫家寶提出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此后,李慶云、胡本鋼、夏斌等金融領域專家被納入國務院參事室。 2011年4月14日,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李烈以小學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成為國務院參事,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事實上,在“十二五規劃”的大背景下,教育體制改革已經成為中國轉型的重要一環,當年聘任的8名參事大多是具有“創新社會管理”背景的專家。 國務院參事多數是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也有中共專家、學者和富有宏觀管理經驗的領導干部,多為各領域的“德、才、望”兼備之士。 中央文史研究館是什么機構? 對于有些讀者來說,中央文史研究館也許會相對陌生,那它究竟是個什么機構?根據官網介紹,中央文史研究館是黨和政府為團結和安排老年知識分子而設立的、具有統戰性和榮譽性的文史研究機構。它的宗旨是"敬老崇文"。館長、副館長、館員由國務院總理聘任。受聘者都是耆年碩學之士、社會名流和專家學者。 中央文史研究館是毛澤東同志親自倡議設立的。北京解放前夕,毛澤東在石家莊對他的師長符定一說過,共產黨對德高望重、生活困難的老學者的生活應有一個安排,要設一個機構。1949年12月2日,毛澤東致柳亞子信中又提到“文史機關事”已交周恩來總理辦理,“便當詢之”。之后,毛澤東、周恩來請符定一、柳亞子、章士釗諸位先生參加籌劃事宜,并指定林伯渠、齊燕銘同志負責辦理此事。1951年7月29日,政務院副總理董必武鄭重宣告"政務院文史研究館成立"。符定一為第一任館長,葉恭綽、柳亞子、章士釗為副館長。 1958年符定一館長逝世后,由章士釗繼任第二任館長,又增聘各地名流徐森玉、陳寅恪、沈尹默、邢贊亭、謝無量、商衍鎏為副館長。1974年楊東莼繼任第三任館長。1980年葉圣陶繼任第四任館長。1989年蕭乾繼任第五任館長。1999年啟功繼任第六任館長。現任館長為袁行霈。副館長一職,自1986年至今,先后由蕭乾、吳空、啟功、王楚光、袁行霈相繼擔任。 |
相關閱讀:
- [ 08-18]國務院安委會聽取首次安全生產巡查工作匯報
- [ 08-18]國務院正式批準深港通實施方案,消息落地
- [ 08-18]國務院:黨政機關應帶頭招錄安置殘疾人就業|國管公積金辦買房材料將大減
- [ 08-17]李克強向新聘國務院參事、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頒發聘書
- [ 08-17]國務院:黨政機關帶頭安置殘疾人就業 鼓勵優先錄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