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娶媳婦的彩禮連年漲,適婚女孩卻越來越少,不少父母為兒子終身大事頭疼操心,有的雖幸運娶到媳婦,往往難免“因婚致貧”;在城市,“殺馬特”男女云集在工廠、街頭,往往父母還蒙在鼓里,“小夫妻”就已“搭伙過日子”了。近年來,城鎮化改變了城鄉婚姻資源的分布。隨著90后接近而立之年,進入婚戀大軍,這一人群的婚姻分化現象日益凸顯。 一家有女百家求,農村90后男青年像“被挑商品” 今年2月底,猴年春節剛過,廣西南寧市馬山縣16歲男孩小張和18歲女孩小吳在網絡上成了“名人”:這兩個沒讀完初中的年輕人結婚了!當然,他們無法領結婚證,只是在男方父母安排下按照本地習俗擺酒席宴請村民宣告結婚。身材瘦小、長著娃娃臉的新郎看上去和中小學生無異,他們的結合令不少城里人感到匪夷所思。 事實上,小張和他的父母都沒有認為這有什么不妥。小張父母曾對半月談記者表示,現在農村男孩子找對象太困難,“抓住一個趕緊結婚不是壞事”。 記者在廣西、河南等地農村采訪發現,男青年結婚出現“過早”和“過難”兩種現象,小張屬于“過早”,還有大部分男青年因農村適齡女子偏少、城市女孩不愿嫁到農村等原因,當了多年“光棍”,動輒數萬元、連年攀升的彩禮錢也使得一些家境貧寒的男青年“望婚卻步”。 有無汽車、鄉鎮或城市里有沒有獨立居住的房子、公婆是否還有勞動能力、家中兄弟多少……在農村婚介市場,這些都成了女方對男方的“考察因素”,一些女孩難免“待價而沽”。 1992年出生的孫大勇,家在南方某縣農村,高中學歷,相貌平平,家境一般,前幾年在父母的資助下買了一輛車,父母正為他的婚事苦惱不已。“準備在縣里給他買套房子,說親會容易。”孫大勇父親說,兒子婚事是全家頭等大事,當父親的日常生活就是為他尋找合適的女孩。孫大勇幾年前就開始相親,見過幾個都不太合適。“急了,再不找好,姑娘都被挑走了。”他偶爾也會這么想。 孫大勇的弟弟孫大海1995年出生,初中未畢業就跟隨父母外出打工,談過幾次戀愛,目前有個女朋友。“我不著急,我哥結婚的話,我應該也快了。”相比哥哥,社會經驗豐富的孫大海眼中透露桀驁,“我要想結婚就是分分鐘的事。” 誠然,農村男孩一旦進城務工,婚戀觀會發生變化。1991年出生的金小翰現居中部某省會城市,顏值夠、學歷高、收入穩定,從未談過戀愛,至今單身,但在婚戀方面從未擔心過自己“被剩”。“單身不一定是‘狗’,單身也可能是貴族。”金小翰說,“父母不催,只是期待我帶一個女朋友回去,至于什么時候結婚隨自己,只要不是太晚。” “她要漂亮!”他直言,并認為學識相當是必須的。“90后更加個性化,婚戀對象范圍更廣,可能隔了大半個中國甚至在國外。” “婚姻對于我來說只是人生的小部分,但在農村占據很大一部分,甚至全部。對于農村大多數人而言,人生就是結婚生子過日子。”金小翰說,他小學初中的同學多數已結婚生子,農村孩子的生活范圍、視野、追求相對窄小,婚姻比較現實。“城市里我這個年紀的大多在打拼,農村里則基本上人生快定型了。” |
相關閱讀:
- [ 08-23]從青年到古稀,每道皺紋里都有一段至孝的故事
- [ 08-23]沙縣:408名應征青年進入征兵縣檢
- [ 08-23]調查稱28.4%受訪青年每月消費均會透支工資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