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看G20】杭州G20——值得期待的中國時刻
2016-08-23 16:57:11?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Read in English 中國目前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振興二十國集團(G20),將其打造為一個規模雖小卻更專注于維護世界秩序的機構。尤其是在當下,聯合國雖然包容性強,但機構沉悶,缺乏活力,而七國集團(G7)又在不斷被邊緣化。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北京必須: 頂住美國及其盟友對中國經濟發展理念和沖突解決方式的攻擊,發揮有效的領導作用;反對美國及其盟友的炮艦外交,和美國建立切實的合作關系,維護中國的領土主權和經濟利益;制定對策,闡述“一帶一路”倡議和本國領土主張;擴大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影響,以替代瀕臨破產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PP)。 不論是從政治還是經濟的角度來看,G20集團內部分歧都源自三個不同群體(發達國家、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對于話語權、需求和權力的不同訴求。 發達國家的經濟下滑已經持續多年。中下階層的通脹調整收入跟半個世紀以前持平,而僅占1%的富豪階層的收入卻在成倍增長。恐懼和不滿情緒蔓延,貿易保護主義、孤立主義、宗派主義,甚至仇外心理高漲。同時,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不斷爆發丑聞,追求快錢投機,失去立足的根本。 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雖然不斷遭受挫折,但也已不再滿足于屈居美國之后。他們努力增強政治和經濟優勢,希望在國際談判桌上爭得發言權。這些國家的GDP占全球經濟總量的23%,人口占全球53%,它們的利益訴求和發達國家不同。 發展中國家多數面臨執政危機,對基礎設施投資和人道主義救援有極大的需求。這使他們逐漸把目光從美國的自由民主資本主義轉向中國宏觀調控下的市場經濟體制。即使中國近幾年“增速下降”,但6.6%的增長速度仍使中國成為一個強有力的經濟榜樣。 在國內及世界媒體眼中,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較量早已開始。如今,美國早已不是唯一的霸主,一場利益和挑戰的多邊角逐正在上演。 在經濟上,發達國家在不斷變化的競爭態勢中步履蹣跚,中國等新興市場的競爭力卻越來越強。發達國家的社保制度無以為繼,民主政治軟弱無力,一切推動經濟結構性改革的努力也都以失敗告終。 在依賴資源出口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中,中國的高速發展引發資源供應鏈的擴張,造成資源所有權的整合,因此這些國家有望在下一經濟周期中獲利。 在中國、東南亞和印度等經濟高速發展地區,熱錢流入和基礎設施投資帶來的就業和經濟增長已經引發關注。由于基礎設施的匱乏,發展中國家無法把產品推向市場,缺少公路、鐵路、港口、機場、飲用水、排水系統和可靠能源使得這些國家發展緩慢。未來五年中,亞洲基礎設施的需求超過8萬億美元。忽略非洲和南美不計,全球的需求是13萬億美元。根據經濟乘數效應的理論,每花費1萬億美元將產生3萬億美元的效益。以此推算,在基礎設施領域每投資1萬億美元,全球年度GDP將增長5%。 2008年,我質疑過G20集團的作用,因為在美國市場崩潰時,G20集團只發了一份不溫不火的聯合聲明。 |
相關閱讀:
- [ 08-23]【專家談】中國會如何在G20 峰會中發揮大國作用特約
- [ 08-23]松溪縣在G20峰會前夕深入民爆、煙爆企業檢查安全生產工作
- [ 08-22]世行副行長:計劃于G20峰會前夕在中國發行SDR債券
- [ 08-22]G20峰會:期待中國智慧開拓全球經濟發展新局面
- [ 08-22]我市強化G20峰會期間安全生產和安全保障工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