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于都縣"光伏發電"助13萬人脫貧
2016-08-24 15:20:47?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尚陽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8月23日,贛州市于都縣羅坳鎮,大橋移民新村貧困戶陳佛生在看自己家“光伏發電”收入的記賬本。中國網記者 尚陽 攝 中國網新聞贛州8月24日訊(記者尚陽)“現在每年的收入能達到5000多元,多虧了光伏發電,我們日子是越來越好了!”談起自己的創收“妙招”,贛州市于都縣羅坳鎮大橋移民新村貧困戶陳佛生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23日,中國網記者來到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于都縣,了解大橋移民新村靠“光伏發電”走上脫貧之路的故事。 今年63歲的陳佛生是于都縣光伏扶貧試點的第一批并網發電受益者,自從家里開始從事“光伏發電”,陳佛生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種了大半輩子莊稼的他,做夢也沒想到可以當上“發電站站長”,通過“賣電”每年比過去能增收3000余元。 在沒有移民搬遷時,陳佛生一家人住在危舊的土坯房中,靠種地每年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起初,他還對搬遷新住所有些擔憂,不能繼續種地要以何為生?他有些猶豫。 然而,村里負責人一次次的到訪,為陳佛生及家人排憂解難,了解“光伏發電”具體的運作模式。最終,陳佛生決定報搬入移民新村。 目前,在大橋移民新村,143戶貧困家庭已全部安裝上光伏發電,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 8月23日,贛州市于都縣羅坳鎮,大橋移民新村貧困戶安裝的瓦光伏發電板。于都縣羅坳鎮大橋移民新村供圖。 羅坳鎮黨委書記謝榮生告訴中國網記者,大橋移民新村在移民安置入住的同時,縣鎮始終把移民的脫貧致富作為安置工作的著力點,力求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富的起,“不再讓村民們為營生發愁”。 那么,“光伏發電”具體是如何讓村民們走上“脫貧”之路的? 謝榮生介紹,困難群眾發展產業資金是最大的“攔路虎”,如何讓利于民,支持幫助他們輕松成為光伏扶貧的受益者,縣委、縣政府費盡了心思,通過量身定制精準施策來推進。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