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成都8月23日電(記者 劉裕國、張煒、張文)61歲的多吉守在村口,心里滿是甜蜜。他在迎接運送奶牛的貨車,也在迎來脫貧的希望——替合作社飼養4頭奶牛,每月收入2000元代管費,從此不再依靠低保過日子。 多吉所在的紅原縣民俗村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腹地,村里的農牧專業合作社頗具產業規模,帶動全村十多戶貧困戶增收致富。“產業致富、全民奔康”不僅在紅原縣,甚至在整個四川藏區已成為扶貧工作的主旋律。 產業興旺,基礎先行。近年來,四川藏區基礎設施建設長足發展:“十二五”期間,電網建設投資310億元,所有無電戶順利通電;公路總里程超4.5萬公里,機場增至4個,形成通達便捷的交通骨架;牧民定居行動和藏區新居建設建成新居14.2萬套,近70萬農牧民居住條件大幅改善。 “有熱水、有WiFi……方便得很!”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冷戈村村民所波在自家“藏家樂”門口熱情招呼游客。自從村里通電,游客絡繹不絕,所波家的客棧時常爆滿,他將床位從5張增加到20多張,年旅游收入也增至4萬多元。四川藏區旅游資源富集,隨著基礎設施瓶頸逐步突破,農牧民旅游收入不斷提升。去年,四川藏區實現旅游收入近393億元,帶動13萬農牧民增收。 產業促增收,黨員先帶頭。阿壩州松潘縣格丫村以“支部+基地”模式發展藏香豬養殖,產業越辦越紅火。30多戶貧困戶看在眼里,紛紛要求加入。“黨員們先試水,成功了拉著貧困戶一起干。”村支書俄巴信心滿滿。格丫村已建起800多平方米的養殖圈舍,每戶貧困戶每年能分紅3000多元。 針對藏區貧困程度深、返貧率高的特點,四川為貧困戶量身定制脫貧幫扶措施,圍繞“精準脫貧”編制產業脫貧規劃。目前,四川藏區已將全部貧困戶建檔立卡,“掛圖作戰”的脫貧攻堅戰已吹響沖鋒號角。 “既有畜牧養殖,又有中藥材和食用菌種植,每個貧困戶都被納入產業發展中。”甘孜州丹巴縣臘月山三村村支書毛文彬說,去年該村有30多戶貧困戶脫貧。 “參加完培訓,感覺渾身是干勁!”22歲的麥朵娜姆是阿壩州壤塘縣宗科鄉人,已經第二次參加省里組織的藏區就業和產業發展培訓。一回到鄉里,她就向開設客棧的鄉親們介紹自己學到的旅游產業知識。“原來搞游客接待還有衛生標準和物價標準,以前還真不知道。”鄉親們嘖嘖稱贊。 人才興才能產業旺。為給產業發展增添人才動力,四川今年多次組織藏區群眾參加相關培訓,培育少數民族產業帶頭人,促進藏區產業持續強勁發展。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