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8月24日電 (張添福 馬菊香)中新網記者24日從青海省交通運輸廳獲悉,為實現交通運輸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該省計劃到2020年,初步形成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體系。 青海地處三江之源,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青海省大部分國土面積均為自然保護區、重要濕地、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地等,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面積合計64.45萬平方公里,占青海全省總面積的89.8%。 而公路是青海省最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承擔了該省約85%的客運量和75%的貨運量。青海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時期是青海省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重大機遇期。 據悉,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做好大氣污染防治,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推進青海省綠色交通運輸發展,青海省交通運輸廳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青海省綠色交通運輸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以“生態環保協調推進綠色交通運輸發展”的優先理念,以“加快低碳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構建、加快推進節能環保交通運輸裝備應用、加快高效交通運輸組織體系建設、加快交通科技創新與信息化建設、加快綠色交通運輸管理能力建設”為主要任務,以“試點示范和課題研究”為主要推進方式,實現交通運輸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該《指導意見》是圍繞大交通制定的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指導意見,適用于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公交、城軌各個領域,對青海省交通運輸的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作出了統籌安排和總體部署。 如《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在保障實現青海省確定的單位GDP碳排放目標的前提下,青海省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更趨完善,節能環保運輸裝備應用廣泛,交通運輸組織效率明顯提升,單位運輸能源消耗明顯下降,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主要污染物實現達標排放,并得到有效控制,行業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取得實效,科技進步和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行業節能環保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綠色交通運輸體系初步形成,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基本適應青海省生態文明建設和交通運輸發展要求。 《指導意見》提出了實現交通基礎設施暢通成網的綠色循環低碳要求等五個方面21條具體任務,全面覆蓋了交通運輸行業資源節約、能源利用、控制排放、保護環境和運輸裝備、貨運物流、科研成果轉化、信息化建設等內容;提出了強化資金保障、加強科技創新、深化試點示范、培育綠色文化等5條具體措施。(完) |
相關閱讀:
- [ 08-23]郵儲銀行連江支行與連江縣交通運輸局舉辦籃球友誼賽
- [ 08-16]2020年我國基本建成優質交通運輸物流服務體系
- [ 08-05]泉州市交通運輸集團站務員曾清華:平凡之處見精神
- [ 08-04]福州交通運輸發展“十三五”規劃出爐 建4高速服務新區
- [ 08-04]福州交通運輸發展“十三五”規劃出爐 建4高速服務新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