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央地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改革分領域逐步推進
2016-08-25 21:50:48??來源:財政部 責任編輯:李霖 孫靖 |
分享到:
|
問:《意見》出臺的意義是什么? 答:《意見》是國務院第一次比較系統提出從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即政府公共權力縱向配置角度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文件,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科學、合理、規范劃分各級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職責的綜合性、指導性和綱領性文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一是《意見》出臺有利于積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現代國家治理要求科學界定公共權力邊界,并實現國家公共權力的合理配置和規范運行。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建立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形成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轉高效、法律保障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體制機制,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 二是《意見》出臺有利于加快實施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步伐。在明確政府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的基礎上,將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基本規范以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形式規定,將地方各級政府間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相關制度以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的形式規定,實現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讓行政權力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內運行。 三是《意見》出臺為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提供了重要支撐。事權劃分是現代財政制度有效運轉的基礎和支撐,是理順政府間財政關系的邏輯起點和前置條件。在劃分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基礎上,進一步理順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完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形成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標志著財稅體制改革進入了深化階段并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問:為什么說《意見》中有關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答:各國的事權劃分都必須遵循普遍的規律和內在的邏輯,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受歷史背景、政治環境、經濟發展、全球化進程等因素影響,又各有不同。《意見》既遵循事權劃分的一般規律,并堅持法治化規范化;又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歷史背景等基本國情,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模式。 一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無論是總體設計,還是推進分領域具體改革,都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著眼于破解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意見》從財政事權劃分入手,通過合理配置中央與地方在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方面的職責,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貫徹落實。 二是堅持財政事權由中央決定。在完善“中央決策、地方執行”的機制基礎上,明確中央在財政事權確認和劃分上的決定權,維護中央權威,加強國家統一管理,確保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同時,對經中央決定屬于地方的財政事權,要通過合理有效方式授予地方,保證地方政府在授權范圍內依法履行地方財政事權的權利。 三是適度加強中央的財政事權并保有比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相對多一些的共同財政事權。考慮到我國人口和民族眾多、幅員遼闊、發展不平衡的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需要更多發揮中央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等方面的作用,因此應適度加強中央的財政事權并保有比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相對多一些的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 四是激勵地方政府主動作為。結合我國現有中央與地方政府職能配置和機構設置,要通過有效授權,合理配置地方財政事權,使基本公共服務受益范圍與政府管轄區域保持一致,更多、更好發揮地方政府尤其是縣級政府貼近基層、獲取信息便利的優勢,激勵地方政府盡力做好轄區范圍內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和保障。 |
相關閱讀:
- [ 08-16]財政部:將三方面入手繼續推進PPP發展
- [ 08-15]財政部副部長:上半年PPP模式落地投資額超萬億元
- [ 08-15]財政部:加快出臺PPP財政管理辦法和信息披露制度
- [ 08-12]財政部:2015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
- [ 08-11]科研經費“松綁”能否解決管理過細過死 財政部回應
- [ 08-09]財政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中央設獎勵資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