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致富不忘本 蘇區英烈后人用實干傳承先輩精神
2016-08-28 19:33:04? ?來源: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華屋“小洋房”與昔日土坯房形成鮮明對比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記者 胡康林)嶄新的二層半樓房,寬敞明亮的廳堂……走進瑞金葉坪鄉華屋村民華割禾的“小洋樓”里,很難相信這是一戶在今年1月才剛剛脫貧的人家。 紅都瑞金葉坪鄉華屋是遠近聞名的“紅軍村”,在蘇區時期僅43戶人家,家家戶戶都參加革命,留下了“華屋17棵松”感人故事。由于戰爭創傷、耕地貧瘠等原因,華屋深陷貧困,在當地甚至有“有女莫嫁華屋郎”的說法。 土坯房 然而,隨著近幾年的發展,華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走進華屋,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嶄新的小“洋房”,灰瓦白墻、亭臺小院,而在不遠處,一排還保留著歷史遺跡的土坯房卻又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逼仄擁擠的過道、昏暗狹窄的屋子、簡陋破舊的用具,都清晰昭示著華屋村民曾經窮困落后的生活狀態。 華割禾是土生土長的華屋人,他的爺爺是一位革命烈士。華割禾以前的家就在那排土坯房里,極為簡陋,當時生活也是掣襟露肘。 華割禾的孫女正在新入住的屋里看電視 2012年6月,《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若干意見》)出臺,明確提出要優先解決突出民生問題,加快完成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農村道路建設等任務。 政府補貼、貼息貸款、社會捐助……2013年,村里的百姓從破舊的土坯房搬進了225平米的二層半小樓,從此,這里的村民過上了幸福安樂的生活。 “這外面的這些都是政府幫建的,我們自己只出了12萬。”站在新入住的房子外,華割禾一直咯咯得笑著,他說,12萬能擁有這么一套房子,他做夢都沒想到。雖然自己買房的這些錢是為朋友借的,但是現在已經還了一半,剩下的6萬,2年還完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
相關閱讀:
- [ 08-28]漳州高車鄉:脫貧攻堅 黨員頂上來
- [ 08-27]楊邊村民脫貧記:“紅軍精神指引我們前進”
- [ 08-27]長征路上的脫貧攻堅(一):贛南老區新路子 “互聯網+”挖窮根
- [ 08-27]習近平叮囑調研的這件事已成脫貧利器
- [ 08-26][網絡媒體走轉改]習近平叮囑調研的這件事已成脫貧利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