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軍區陸軍第38集團軍四級軍有這樣一名士兵,他緊跟部隊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型步伐,熟練駕馭我軍兩代三型主戰坦克,刷新7項實彈射擊紀錄,被譽為“鐵甲兵王”;他拿到坦克通信、射擊和駕駛3大專業特級資格證書,破解12項裝備技術難題,被譽為“三特精兵”;他走上信息化講壇為各級官兵傳授信息化知識和技能,帶出50余名特級專業技術骨干,被譽為“士官教授”…… 他就是賈元友。入伍18年來,他始終踐行著一名黨員的誓言,在強軍興軍征程上邁出鏗鏘步伐。 四彈鉆一孔:兵王的奇跡 2009年,大漠沙場,一場坦克實彈射擊演練正在進行。坦克炮膛里裝填的是穿甲彈,目標是實體坦克。賈元友駕駛的601號戰車在巨大的轟鳴聲中,消失在塵煙里。剛入射界,他就在瞄準鏡里發現了戰機——炮口即將和兩輛坦克連成一線! 他屏住呼吸,把握瞬間,果斷擊發。兩輛坦克被一發炮彈擊穿! 這一炮,寫入了我軍陸軍裝甲兵訓練史!一名觀戰的將軍興奮地說:“這真是奇跡!” 這奇跡并不是偶然。2010年,北京軍區進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范圍最廣、專業最全、人員最多的大比武,選手人人身懷絕技,個個都是“王牌”。 比武前一天,部隊組織坦克炮校射,靶子立在1200米外。賈元友最后一個登場,4次瞄準,4次擊發。硝煙散去,大家納悶兒:靶子上怎么只有一個窟窿?難道脫靶了? 現場檢驗核實,賈元友發射的4枚炮彈,竟然全打在靶心位置,打出了一個臉盆大小的不規則圓洞。 4彈鉆一孔!賈元友,又創造了一個奇跡! 最終,在比武當天,賈元駕駛的601號戰車一馬當先,擊發正中靶心,拿下了第一名,成了名符其實的“兵王”! 信息化軍隊中的“士兵教授” “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是我軍新時期的戰略目標。新世紀發生的幾場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對賈元友產生了強烈沖擊,他說:“機械化時代的知識引擎,不能驅動信息化裝備的車輪。必須盡快提高信息化素養,追趕世界新軍事變革潮流。” 賈元友入伍時的學歷僅僅是初中。深知掌握信息化需要大量知識儲備的他,在入伍后的八年里,通過函授課程,完成了中專、大專、最后從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指揮專業畢業,獲得軍事學學士學位,還拿下了計算機二級證書。 學了知識就要學以致用。有一年,某新型坦克列裝沒多久,在一場機動打擊演練中,推彈鏈突然停止工作,藥筒被卡在炮膛門口。調查顯示,新裝備常出現這樣的狀況。為了從根兒上解決這個問題,賈元友查閱資料,反復操作實驗,總結出排除卡彈“五步法”口訣。從此,新型坦克卡彈難題迎刃而解。 新裝備定型不久,只有一本薄薄的《某新式坦克構造與使用》手冊。賈元友想,能不能自己寫一本訓練教材?為揣摩一個動作要領,冬天他曾在冰窖似的坦克內一呆就是幾個小時。最終,在裝甲兵工程學院專家指導下,他完成了6萬余字的新裝備操作使用教材,被團里定為新裝備訓練教學基本教材。 先后7次在師、集團軍、北京軍區比武中奪得第一名的賈元友并沒有沉浸在“兵王”的稱號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他天天圍著新坦克轉,每個戰位都來回體驗——哪里設計不合理、哪里設計不安全、哪里射擊不方便,都記在本子上。最后,他向廠家提出65條改進建議。廠家被感動了,聘請賈元友擔任新裝備專家組成員。 這些年,賈元友繪制了新裝備部件結構要圖50多張,并制作成教學錄像短片。他講述的新裝備課程通俗易懂,其他營的官兵都慕名前來聽課,常把連隊俱樂部擠得滿滿當當。 一次課后,裝甲兵工程學院來團里代職的王東軍副教授感慨道:“為了達到這個標準,我用了12年時間去努力,沒想到一個戰士為我做出了榜樣,賈元友堪稱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