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發布"十三五"發展規劃 器官再造納入研發
2016-09-01 09:02:32? ?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中科院發布“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 昨天,中國科學院發布“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未來五年,中科院將圍繞基礎前沿交叉、先進材料、能源、生命與健康、海洋、資源生態環境、信息、光電空間等八大領域,提出60項有望實現跨越發展的重大突破,涉及器官修復與再造、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等多項與民生直接相關的創新方向。 引力波探索列入規劃 根據規劃,到2020年,中科院的物理、化學、材料科學、數學、環境與生態學、地球科學等學科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在中科院規劃的60項有望實現跨越發展的重大突破中,對浩瀚宇宙的探索涉及多個方向,將精細刻畫銀河系結構,探測宇宙各時期星系特性,為研究宇宙起源、暗物質和暗能量等提供基礎。在國際上引起熱議的引力波探索也列入“十三五”規劃。 飛艇將升2萬米高度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已成為國際研制熱點的“平流層飛艇”也被列為一個重大突破。平流層是指20至50公里左右的大氣層。目前這個高度的飛行器在國際上還沒有成熟的技術。中科院已成功完成了兩次實驗艇的試飛。 根據規劃,中科院將設計研制長航時、長駐空動力飛行平流層飛艇系統,突破系列核心關鍵技術,成功實施2萬米高度駐留試驗驗證,在國際上率先掌握在平流層高度具備一定載荷能力的可控飛艇作業平臺技術。 研究器官再造和替代 在60個重大突破中,“生命與健康”領域占17個。其中,針對神經、心血管、消化、生殖及代謝等系統的重大疾病,中科院將以實現組織再生、器官修復、器官再造和替代為目標,解答細胞潛能及命運轉變機制等基礎性科學問題,研發器官修復及再造的關鍵技術。 研發污染源控制技術 “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作為專項,將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為重點區域,闡明灰霾形成的關鍵物理化學機制,識別關鍵污染物,確定大氣污染物跨區、跨界輸送量,發展大氣污染預測、診斷及控制決策模型,研發關鍵污染物源控制和過程控制技術,進行區域應用示范。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昨天的規劃發布會上介紹說,中科院對大氣污染的前期研究已經有初步成果。在“十三五”期間,要更加深入研究污染源,建立大型的模擬實驗系統。同時更加突出如何治理的問題。 北京晨報記者 韓娜 |
相關閱讀:
- [ 08-18]中科院心理所兒童專注力科研成果正式落地廈門
- [ 08-16]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混編”科研奇兵,效果杠杠的
- [ 07-07]開創清遠民企引進中科院高端人才團隊的先河
- [ 07-05]吳亦凡父親為中科院華南所所長?中科院辟謠(圖)
- [ 06-17]中科院戴建武再生醫學團隊:在神經上架“希望的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