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光:Y20向G20峰會發出世界青年的心聲和訴求
2016-09-02 23:06:45? ?來源:中國日報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 2016年7月27日至29日,Y20(二十國集團青年會議)會議在中國的上海舉行,來自二十國集團的20個成員國,以及埃及、西班牙、哈薩克斯坦、老撾、新加坡等嘉賓國和國際經濟合作組織的103位青年代表,發表了關于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治理共識的公報,最終提交給G20籌委會,向出席G20峰會的各國領導人反映當今世界青年的心聲和訴求。 會議公報是Y20取得的最重要成果 作為Y20最重要的成果,Y20會議公報也是世界青年一代為全球經濟治理貢獻的智慧。這份代表著來自二十國集團的20個成員國,以及埃及、西班牙、哈薩克斯坦、老撾、新加坡等嘉賓國和國際經濟合作組織的103位青年代表所達成的關于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治理共識的公報,最終將提交給G20籌委會。為了達成共識,從27日下午到29日清晨,出席會議的各國青年參加了一輪接一輪的圓桌討論的討論,從未中斷。實際上,討論和磋商在兩天前就已經開始。圍繞"消除貧困和共同發展"、"創新思維和創業實踐"、"社會公正和權利平等"、"綠色生活和可持續發展"、"伙伴關系和全球經濟治理"5個議題,各國代表唇槍舌劍,在爭論中尋求最大共識。這是一個很煎熬的談判過程,談判方有20多方,彼此訴求差異很大,在這種情況下要在短短兩天內凝聚共識,難度可想而知。特別是22位代表著各個國家和組織的團長們在7月28日晚上召開的團長會,從當天晚上8點一直開到第二天早上8點20分,整整一個晚上,除了簡短的休會外,12個小時里22名團長徹夜不眠的談判討論和磋商后,團長們終于在29日早上8點20分達成一致,全部投了贊成票,最終版公報終于出爐。中國代表團團長王猛說,當他將Y20公報呈交G20峰會(二十國集團峰會)籌委會代表、G20事務聯絡員謝波華大使時,這才終于舒了一口氣。因為在此之前,他已經一天一夜沒有休息了,和他一樣一宿沒合眼的,還有代表中國出席會議的全國青聯委員饒謹、香港青賢智匯主席謝曉虹、復旦大學國際政治專業研究生姚樂以及外交學院本科生李龑,共5名代表,他們都是出生在80后、90后。 為何Y20(二十國集團青年會議)會議會出現如此情景,因為Y20的性質是多邊會議,這種會議往往具有復雜性和不可預測性,需要參與代表在會上會下做大量準備工作。在入選為本屆Y20中國代表后,王猛團長和代表團成員們在幾個月前就開始為本次Y20峰會做起大量的準備工作。加之來參會的都是全世界極具社會責任感的青年人,會前,每個人都要對公報草案提出修改意見,會上要對一些細節做出迅速的解釋與回應,這要求準備工作必須做到細致詳盡。與G20一樣,Y20會議的每個代表都是本國或所在組織相關訴求的代言者,加之不同的國家發展程度不一樣、利益關注點不一樣,對一些議題所持的態度就截然不同,常常需要在交談中相互試探底線,尋求平衡。比如在討論關于全球氣候變化責任承擔的問題時,發展中國家代表往往希望共同但有區別地承擔責任,同時要求發達經濟體給予更多科技支持;但是發達經濟體代表往往希望平等地來承擔氣候變化的責任,僅僅圍繞這個問題,各國代表們就爭論了差不多一整天時間,也從一個側面看出各國青年對當代世界未來發展的嚴肅和認真的思考。 發出中國青年聲音,展現中國青年形象 2016年9月,G20峰會將在美麗的杭州舉辦。這是2016年世界經濟領域最重要的會議之一,也是中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更是中國青年攜手世界青年共同研討當前世界經濟問題、獻計獻策的平臺。中國代表團團長王猛說,為了辦好Y20(二十國集團青年會議)會議,展現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和青年的形象,中國代表團的成員們幾乎每天都在高度緊張的準備中,每天凌晨2點睡覺,一早5點起床。尤其是國別演講的環節,中國代表在房間里整整演練了好幾天。在Y20會議這種多邊談判中,如何讓己方訴求被大多數人接受、形成共識,既考驗著主辦國代表的談判磋商技巧、動員能力、溝通能力、話語表達能力等多方面技能,也考驗著主辦國對國際規則、國際事務的熟知度。因為在圓桌會議上,你能感受到不同國家之間"微妙的國際關系",王猛團長說,當公報最后通過的那一刻,出席會議的各國代表非常高興,全場都高高舉起寫有自己名牌的桌簽,歡慶"勝利"。那一刻,盡管大家都已疲憊不堪,但看著這份凝聚著20多組織方代表共識的成果新鮮出爐,仍然激動萬分,久久不能平靜。 在本次Y20青年會議上,中國的發展和中國代表團的表現也給出席會議的代表留下深刻印象。交流互動中,外國青年代表對中國的發展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對于許多代表而言,這次參會也是他們第一次來到中國。美國代表團成員考瑞娜·杰內衛尤特來自喬治城大學的在校學生,也是她第一次來中國,高鐵、摩天大樓以及便利的微信支付等科技服務無不讓她感到非常驚嘆。考瑞娜把中國的上升發展稱作"叫醒服務",中國告訴世界,中國的發展對整個世界都有積極的作用。俄羅斯青年代表維克托·卡拉米克說:"整個世界都在以比較樂觀的態度看待中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如果中國的經濟可以保持好的態勢,那么世界經濟的增長態勢也會更好。" 交流互動中增進理解。本次Y20會議的主題是"推動青年創新,實現共同愿景",在會議中,"創新""創業"也成為代表們口中頻頻出現的熱詞。如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中國進行得如火如荼,這也引起了外國代表的關注。英國代表團團長伊恩·梅森自己就是一名創業者,他這次參與討論的議題是"創新思維和創業實踐"。在會前,他曾花了兩個月時間帶領其他4名代表走訪了英國數十所大學、社會組織等機構,面談和在網絡上約談了數百名英國青年。在Y20會議期間,伊恩也走訪了上海的一些創新工坊,并與中國的青年創業者代表進行對話。從互聯網金融到機器人制造,從"體外骨骼"到農業創新,廣泛的創業領域引起了伊恩的極大興趣,也讓他對中國未來的創業環境充滿信心,伊恩說"中國政府對創新創業的支持給了我很多啟示,希望以后能多一些這樣的交流,讓大家互相借鑒。"中國代表團的饒謹也是一名創業者,在這次Y20會議中參與了"創新思維和創業實踐"議題的討論。在討論中,他的感受是歐洲等西方的青年代表常常把青年創業者擺在弱勢群體的位置上,最關注于政府應當提供哪些服務、怎么給青年創業公司提供保險,而中國的年輕人想得最多的卻是怎么吸引社會資本注入。在參會的近一周里,出席會議的各國代表此前對于中國的各種模糊想象,都在眼前具體起來。印度尼西亞代表團團長哈尼法·艾哈邁德對中國青年留下深刻印象:"中國的青年代表們開放、自信,很有國際視野,對一些全球治理的問題有足夠的認知,對最后的會議公報貢獻很大。"談起中國代表團的表現,團長王猛也自信滿滿:"我們了解國際經濟治理、國際年輕人交往規則,我們可以很自信地與他們平等對話,中國經濟、科技創新的發展也讓我們有足夠的經驗拿出來跟世界分享。"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