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評論
習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會上的開幕講話,篇幅很克制,內容很飽滿。前一天工商峰會給他的講話時間窗口較長,所以,習近平主席B20講話既是他G20講話的鋪墊,也是延展。如何更精準、深入地打開習近平杭州G20講話?
我在這里歸納了“三把鑰匙”——
第一把鑰匙:
重申了什么? 新增了什么?
G20的規格,是在8年前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提升到領導人層級的。一個國家在G20平臺上的主張,雖然經常要因時而動、因勢而動,但總體上會一脈相承、長期堅持。從習近平主席的G20講話中,也能鮮明地看到這一點。如果只是從他今天的講話里“挑新詞”,也許會把握不準他講話的整體格局。
在杭州,習近平第四次踏進G20峰會的會場。2013年9月在俄羅斯圣彼得堡,他在峰會第一階段講話中,強調了“創新、聯動、利益融合”三個重點。2014年11月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他講了“創新、開放、全球治理”三個方面。2015年11月在土耳其安塔利亞,他的講話主題詞是“協調、創新、開放、包容”。2016年在杭州,他講了五個方面——“協調、創新、全球治理、開放、包容”。
△與會領導人合影
把四年、四次峰會放在一起看,就能一目了然,習近平今天實際上是把自己過去三年多來反復強調的若干關鍵主張,整體打包,再次合盤托出,體現了鮮明的系統性、連貫性。這也說明中國在G20平臺上的核心主張,明確、連貫、穩定。
當然,新增加的主張也很搶眼。比如,他在B20、G20連續兩個講話中提及了“世界基尼系數已超過危險線”的判斷,表明收入分配不均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世界發展不平衡的局面沒有減緩,還在加劇。比如繼去年在安塔利亞峰會上初步提出“供給端和需求端協同發力”后,他在昨天B20講話中拿出專門段落介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今天G20講話中進一步強調“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改革并重”。把“供給側改革”作為中國倡導之新主張的態勢,引人注目。
第二把鑰匙:
主張了什么? 實踐了什么?
領導人在G20上發表講話,主要就是闡述主張。但今日G20 ,應“成為行動隊,而不是清談館”。到底是“清談里的主張”,還是“行動中的主張”,看熱鬧者或許不明就里,局中人、內行人卻可看出區別。增強實踐力、行動力,正逐步成為G20成員的共識。去年土耳其安塔利亞峰會的主題里,就有“行動”一詞。在習近平的杭州峰會講話里,不僅有對“行動”重要性的闡述,還包含著很多實實在在的行動成果。
比如,習近平提到“今年,我們已經就《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達成共識”,這是中國發揮G20東道國作用,推動各國增強在創新、結構性改革、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等領域行動力的具體體現。比如,中國不僅由領導人在G20平臺上主張“供給側改革”,更在自己的經濟改革實踐中,著力從供給側突破,已在過去一年間取得了明顯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