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連云港港口,廟嶺碼頭附近鐵道線旁,中哈物流基地的工作人員正在拆裝箱作業。從連云港發往中亞的班列每天一班,100個集裝箱,已經成為中亞—東亞間精品線路。
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首次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倡導“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會后,在中哈兩國元首的共同見證下,連云港市政府與哈薩克斯坦國有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中哈國際物流合作項目協議,此項目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建設的首個實體平臺。從此,“一帶一路”的構想橫空出世,“一帶一路”的理念惠及萬邦。連云港,也因為有中哈物流基地這樣的項目而生機煥發。
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題為《弘揚人民友誼 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 新華社記者 王曄攝
“一帶一路”的合作藍圖從提出到建設已歷三載春秋。三載苦心孤詣、三載扎實推進,“一帶一路”為世界提供了一項充滿中國智慧的共同繁榮發展的方案。
在今年8月17日召開的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結了“一帶一路”倡議落地的當前成果: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同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同20多個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態度積極,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項目逐步落地。“‘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p>
2000多年前,古老的絲綢之路把中國和世界聯系在一起。如今,已初步完成規劃和布局,正在向深耕細作、持久發展階段邁進的“一帶一路”建設已實現新的發展跨越。
大道通衢聯八方
“五通”大平臺 促進區域高效合作
2016年6月,寧波會展中心熱鬧非凡。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博覽會上,當地市民足不出戶,就能輕松購買到來自中東歐16個國家的眾多商品,而這正是貿易暢通為廣大人民群眾釋放的實際“紅利”。而貿易暢通正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成果之一。
復興絲綢之路,旨在重啟、強化其聯通作用,搭建起一座地區間便捷溝通的橋梁。
在2015年3月28日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與民心相通構成了合作的主要內容。促進區域高效合作與資源流動配置,“五通”是關鍵。
三年規劃布局,全面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資源共享,共同繁榮的發展之路。
政策溝通是國家間務實合作的基礎與重要保障。習近平在論述絲路經濟帶合作“五通”模式時,將“在政策和法律上為區域經濟融合開綠燈”的政策溝通列在首位。自2013年9月“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提出至今,中國已經與以中亞為主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建立了不同層次的政策溝通,如上合組織框架、亞歐大陸橋協商機制、“歐亞經濟論壇”等對話形式。與沿線各國達成的廣泛共識,構成了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主要基礎。
設施聯通是“一帶一路”建設初期的重點。“要想富,先修路”,基礎設施在“一帶一路”建設和發展中發揮著先導性作用。中老鐵路、印尼雅萬高鐵,地理上的障礙在不斷被打破;高速公路、高鐵列車、港口輪船、跨境光纜,互聯互通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貿易暢通成為打開彼此市場的“金鑰匙”,資金融通為金融合作“注活水”。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投資貿易日益便利化,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規模日益擴大。2015年,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相關的49個國家開展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共計150億美元。與此同時,金融支撐機制開始發揮作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今年初開業運營,絲路基金首批投資項目正式啟動。金融合作正在迅速展開,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