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6日電 (記者 張素)自1994年實施“百人計劃”以來,中國科學院引進培養了2500余位海內外優秀人才。2010年啟動“青年千人計劃”以來,該院累計引進511名入選者。 中國科學院第14屆“百人計劃”入選者國情院情研討班暨第6屆“走進中國科學院·海外人才行”6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劉偉平介紹這一情況。 劉偉平說,國家在“十三五”開局之年把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也為科技人員開展科技創新、激發創新活力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中科院正在主動改革院內人事人才管理政策,讓各類人才盡展創新才華。 “百人計劃”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最早啟動的高目標、高標準和高強度支持的人才計劃。為使海外引進的青年學者盡快了解國情院情,中科院從2003年開始舉辦研討班。105名“百人計劃”入選者和22名“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參加了本屆研討班。 此外,為引進海外優秀人才提供交流與雙向選擇的平臺,中科院從2011年開始通過駐外使領館和原屬單位推薦,邀請正在海外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學習和工作的優秀青年學者到中科院對口研究所進行訪問交流。今年有140余名青年學者獲此資助。 來自澳大利亞國家納米與生物科學技術轉化中心的郭俊凌是其中一員。郭俊凌曾獲國家留學基金委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于2016年5月在墨爾本大學獲博士學位。 “我還是希望回國。”郭俊凌對中新社記者說,國外的研究系統更悠久、更健全、更規范,如今祖國欣欣向榮,他希望能把在國外所學帶回國,“國內科研儀器很好了,與國外沒有太大差異,需要能夠用好機器的人”。 郭俊凌所在的實驗室已有4名學者先后通過“青年千人計劃”回國,“我的老板是千人計劃外國專家,他也希望我們回國后能有一席之地”。目前他的主要顧慮還在于軟環境,“國內更顧及人際關系,但科學本身是公開的、直接的。”他說,接下來幾日將訪問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等機構,實地了解國內研究機構的氛圍。(完) |
相關閱讀:
- [ 09-06]聚焦中醫科學創新: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論道羅浮
- [ 09-06]屠呦呦團隊:青蒿之內還有寶藏
- [ 08-27]如何實現全民健康 習近平這樣說
- [ 08-21]習近平: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 [ 08-02]三伏貼治病是“心理安慰”還是真有效
- [ 07-10]好政策懸在空中 醫師多點執業的“好事”仍難落地
- [ 06-13]上醫醫國 兩岸中醫藥專家論"醫養結合"謀國泰民安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