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漢9月12日電 題:中國如何做好航天生意? 中新社記者 張素 中國商業航天領域越來越“熱”。原計劃400人規模的第二屆中國商業航天高峰論壇12日在武漢舉行,吸引了多一倍的來客。 與會者大部分既是航天人,又是生意人。張鏑是其中典型。他是中國航天科工運載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談起固體火箭技術趨勢頭頭是道;他也是新成立的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半年來已簽成上億元人民幣大單。 問及如何做好航天生意,張鏑回答:用戶第一關心成本是否低廉;第二關心交貨周期,即是否能按需發射;第三關注產品美譽度。他說,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推出的“快舟”固體運載火箭,目前每公斤成本在1萬美元左右,價格極具競爭力,“訂單像雪片一樣飛來”。 張鏑也說,火箭說到底僅是一種運載工具。他的想法是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制造火箭,再以廉價火箭牽引衛星制造,最終實現衛星產業應用。 縱覽全球,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為代表的一批私營航天企業正值鼎盛,哪怕偶有發射失利,外界也不會質疑商業航天的“腳步”。美國航天基金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航天經濟總量達到3353億美元,其中商業航天活動占76%,已進入成熟期。 應注意到與SpaceX公司興盛相伴,美國政府出臺一系列支持商業航天發展的資助計劃,政府和軍方對新興商業航天企業進行技術扶持與轉移,統籌數據共享服務體系。 2015年也被視作中國商業航天的“元年”。這一年,中國國家發改委宣布支持民間資本進入衛星研制領域,航天事業主管部門將商業航天提上重點。 如今中國商業航天“全面加速”。本屆論壇上,中國首個國家級商業航天產業基地——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成為“香餑餑”。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董事長高紅衛在致辭時說,將主要以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為依托,持續推動五大商業航天項目實施。 高紅衛當日向民間資本拋出“橄欖枝”。他說,將對外發布項目合作與配套協作指南,按照互惠互利的商業規則選擇合作伙伴,建設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商業航天產業。 業內分析,隨著衛星對地觀測精度大幅提升、應用技術進步及“互聯網+”時代來臨,中國航天數據應用將迎來“黃金時代”,市場規模將急速擴張。 中國商業航天場子這么“熱”,也有人為航天生意提出“冷思考”。比如,尚未形成國家航天數據商業化應用的政策法規,軍民航天資源融合發展缺乏統籌,航天地面基礎設施重復建設現象嚴重,航天資源價值挖掘深度不夠等。 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在論壇上給出“定心丸”。他說,力爭今年年底前完成航天法草案編制,讓商業航天“有法可依”。未來將有支持軍工集團和民營企業建立創新聯盟,提高國家空間基礎設施的商業投資比例,向社會開放部分國家航天科研設施,扶持中國商業航天“走出去”等舉措。(完) |
相關閱讀:
- [ 09-09]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建設將啟動 力爭年產值300億
- [ 09-07]南平航天體驗館接待八方來客逾30萬人
- [ 09-03]美SpaceX公司“獵鷹9”折翼 美商業航天“交學費”
- [ 08-29]廈門青少年航天夢畫作品展開幕 將展至國慶期間
- [ 08-29]建設航空航天強國 習近平強調創新驅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