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染監管信息公開冰火兩重天 環保政務微博現“僵尸”
2016-09-13 08:13:47? ?來源:法制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趙舒文 |
分享到:
|
□ 本報記者 郄建榮 北京城市污染監管信息公開得分77分,位居120個城市之首;而山西省的大同得分僅有15.6分,位居120城市的末尾。 由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以下簡稱IPE)與自然資源保護協會在今天共同發布的“2015-2016年度120城市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PITI)評價結果”(以下簡稱PITI)顯示,120城市污染監管信息公開遭遇冰火兩重天。 PITI所發布的監管信息涉及重點企業排放數據公開、清潔生產審核、環境監管信息、污染源自行公開、互動回應、企業排放數據、環評信息等多個方面。IPE主任馬軍透露,兩家環保組織調查發現,大量監管信息仍舊“深藏閨中”;環保政務微博現“僵尸”微博;6城市存在刪除環評全文歷史信息問題,甚至有城市公示期滿即刪除環評全文信息。 去年監管記錄達4.8萬條 據馬軍介紹,兩家環保組織認為,“2015至2016年度120城市污染源信息公開水平總體繼續攀升,其中,北京、杭州、青島等7個城市總分躍至70以上,是2013年度標準升級以來首次出現70以上高分。北京市憑借在10個評價項上均衡的高得分率,以77.1分首度排名全國第一。 PITI稱,調查還發現,日常監管信息公開大幅增長。“從2006年到2015年十年間,IPE蔚藍地圖數據庫共收錄25萬條污染源監管記錄,而其中2015年度一年的監管記錄數量就達到4.8萬條。”PITI說。 但是,120城市污染源信息公開程度參差不齊的狀況也很明顯。據兩家環保組織介紹,一批城市明顯偏弱的表現,抵消了領先城市的優良表現,導致本期評價的120城市平均得分僅為49.6分,距離有效滿足公眾環境知情權尚有差距。 馬軍說,重慶、山西兩地全部國控污染源的自動監測數據尚未完全公開,此外內蒙古、天津、湖南、四川等9省區平臺自動監測數據發布存在24小時以上滯后。 違規記錄80%掌握政府手里 PITI報告評價期間發現,環境違法案件發布質量有所突破。120個評價城市中,有70個城市公布了環境行政處罰決定書,較去年增長48.9%。 “日常超標違規記錄,大量監管信息仍深藏閨中。”兩家環保組織說,“目前我國信息數據資源80%以上掌握在各級政府部門手里,‘深藏閨中’是極大浪費。” 對于企業環境信用等級評價,PITI稱,120個評價城市中,僅49個城市公布了企業信用等級/環境行為評價結果,其中4個城市公開的企業信用等級評價結果中未明確各企業對應環境信用等級,或未公布除“環保誠信企業”、“環保良好企業”外的其他等級企業信息。即使公布等級評價結果的城市,也鮮有公布評價具體依據。 |
相關閱讀:
- [ 09-11]提升城市“氣質” 漳州對揚塵污染說“不”
- [ 09-11]福州出臺新規 擅自拆除污染控制裝置罰款5000元
- [ 09-10]榕機動車尾氣管理新規:拒絕尾氣抽測最高罰兩千 福州出臺新規 擅自拆除污染控制裝置罰款5000元
- [ 09-10]福州出臺新規 擅自拆除污染控制裝置罰款5000元
- [ 09-07]莆田木蘭溪三江口斷面水質 第二季度輕度污染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