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門:2020年全國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2016-09-13 16:22:18??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趙舒文 |
分享到:
|
? 中新網9月13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國家語委日前發布《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成就顯著,發布4批外語詞的中文規范譯名,逐步減少漢語中使用外語詞、字母詞現象;開展“年度漢語盤點”活動,連續發布年度漢字、流行語和新詞語。在此基礎上,《規劃》提出,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目標為“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這一目標實現,就意味著初步實現了幾千年來“書同文、語同音”的夢想。過去十年,普通話普及率增長了17個百分點。十八大以來推普工作重心進一步向農村和民族地區傾斜,并且隨著國民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廣播電視和新媒體的普及、人口結構的變化,再過5年,基本普及普通話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另一方面,推普的薄弱地區主要在民族聚居區(如西藏和新疆)、偏遠地區,但由于這些地方少數民族人口絕對數量較小,偏遠地區隨著推普攻堅和脫貧攻堅工作力度加大、城鎮化步伐加快以及青壯年勞動力向城鎮流動等因素,普及速度會進一步加快,而且東、中部地區普通話普及率已經較高,從全國平均看,基本普及普通話也是可以實現的。 《規劃》的制定,要依靠“十二五”時期我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成就。“十二五”期間,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語言文字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頒布實施,語言文字法制化、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語言文字品牌活動廣受關注,語言資源保護開發取得進展,世界語言大會成功舉辦,中華語言文化廣泛傳承弘揚。 一是語言文字體制機制建設逐步完善。加強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出臺《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推動語言文字法制建設,指導37個地方根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制定了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基本建成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為主體,其他法規規章相配套的語言文字法律法規體系。完善依法管理、執法監督體制機制,結合2022年冬奧會、20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等重大賽事和國際會議,廣泛開展語言文字聯合執法和專項整治工作。建立語言文字工作督導評估制度,進一步推動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履行語言文字工作職責。語言文字工作隊伍不斷壯大,國家語委成員單位增加至29個,進一步增強語委統籌協調職能,為語言文字事業全面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二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以學校為主陣地,黨政機關為龍頭,新聞出版行業為榜樣,公共服務行業為窗口,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高全社會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截至2015年底,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從上世紀末的53.06%上升到70%以上。把語言文字工作融入教育教學和日常管理,提高各級各類學校師生語言文字素質,創建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3.17萬所。加強城市語言文字規范化建設,推動社會語言文字規范化水平進一步提升,36個一類城市和347個二類城市、985個三類城市基本實現“普通話初步普及、漢字的社會應用基本規范”的目標。持續舉辦19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圍繞邁向新世紀、共筑中國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主題開展宣傳,重點加強對農村、民族、邊遠地區的宣傳推廣力度,營造了濃厚推普氛圍,增強了全民語言文字規范意識。建設完善語言文字測評體系,普通話水平測試從測試到管理實現信息化,建成國家測試中心、省級測試機構、基層測試站三級測試網絡,測試站1762個,培養國家級測試員5651名,境內測試人數達5900余萬人次,境外累計測試10.69萬人次。培訓少數民族雙語教師1萬余名。 |
相關閱讀:
- [ 09-09]兩部門擬開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工作
- [ 09-08]兩部門:推動臺資企業利用仲裁方式解決經貿爭議
- [ 09-07]閩兩部門合力監管食品安全 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 [ 09-06]兩部門聯合開展第二批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工作
- [ 09-06]省工商局啟動企業公示信息抽查暨"1+X"專項督查|福建兩部門合力監管食品安全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