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全球經濟治理觀展現勇氣擔當
2016-09-18 08:10:41?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趙舒文 |
分享到:
|
提供中國方案,帶來光明前景 有效的全球經濟治理是世界經濟良性運行的保障。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全球經濟治理觀,表明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同時,積極致力于為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理念和中國智慧。 “習近平主席呼吁共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時,既明確提出了全球經濟治理應達到的目標,也理性提供了實現目標的行動方式,令人對全球經濟金融治理的未來充滿期待。”比利時歐洲學院歐中研究中心主任門鏡告訴本報記者,習近平主席強調了“共享、共贏”,“這樣的目標公正合理務實,尤其深得新興市場國家的支持和擁護”。 門鏡還注意到,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就曾表示,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必須反映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在門鏡看來,近年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不斷作出重要貢獻。“一帶一路”建設將有力助推沿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亞投行、絲路基金的設立可以為它們提供資金支持,有利于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制造業水平、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促進貿易便利化、帶動旅游業發展等,可以說,“一帶一路”為這些國家的發展帶來光明前景。 “G20杭州峰會對世界秩序的重新思考和定位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李成認為,在西方反全球化浪潮達到高潮,在英國脫歐、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都對全球化持批評態度,在許多發展中國家認為全球化只給西方帶來好處的情況下,強調世界合作和經濟開放與發展“是非常有價值的”。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表的一篇題為《關于非洲,中國所知的恰是西方所不知的》的文章稱,過去5個世紀以來,非洲在西方的想象中呈兩極化:一個是一座備受上帝寵愛的寶庫,另一個卻是亟須拯救的大陸。然而,21世紀初,一個截然不同的非洲故事漸漸浮現。從2000年到2010年,非洲國家的年平均經濟增速達5.4%,非洲大陸成為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南非國際關系與合作部經濟發展司主任希德瑞克·克勞利注意到,杭州峰會非洲國家與會代表明顯增加,認為這意味著“中國對非洲發展的關注”,杭州峰會成果為非洲國家實現《2063議程》提供了新的思路。世界各國團結一致、消除壁壘、打破頑疾,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才有可能在世界經濟共振中實現聯動發展。 指明發展方向,展現勇氣擔當 “全球經濟治理應該以共享為目標,提倡所有人參與,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獨大或者贏者通吃,而是尋求利益共享,實現共贏目標。”在全球化逆風而行,世界經濟烏云密布的背景下,中國堅持倡導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經濟治理觀,體現了中國作為主席國的擔當和勇氣,也為G20機制作為全球經濟治理核心平臺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日前結束的世貿組織對中國第六次貿易政策審議中,中國為多邊貿易體制建設提供的領導力獲得積極評價,中國2014年擔任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主辦國,2016年作為G20主席國期間在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貿易便利化協定》早日實施方面展現出的領導力也得到贊賞。其中,尤其受到高度評價的是中國給予最不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如給予33個建交并換文的最不發達國家97%稅目產品免關稅待遇,支持最不發達國家加入世貿組織,2011年在世貿組織建立“中國支持最不發達國家及其加入項目”等。 “中國一直致力于加快全球經濟和金融治理改革,特別是提高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歐盟經濟和金融事務委員皮埃爾·莫斯科維奇認為,中國正致力于打造一個開放的、基于規則和多邊的全球經濟和金融秩序。歐盟歡迎中國在全球經濟穩定與健康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亞投行、絲路基金、“一帶一路”、亞太自由貿易區……一系列極具創新精神的新理念、新構想、新機制,在中國的積極推動下已經進入全球經濟治理的最新語匯。 美國外交學會國際經濟高級研究員羅伯特·卡恩認為,過去幾年全球經濟治理改革取得一些進展,包括完成2010年IMF份額和治理改革,給予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更大話語權等,“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增強,中國的觀點和聲音應被更多傾聽”。 (本報北京、倫敦、華盛頓、莫斯科、布魯塞爾、約翰內斯堡、開羅9月17日電記者王新萍、黃培昭、章念生、曲頌、任彥、許立群、王欲然、韓曉明) |
相關閱讀:
- [ 09-17]習近平引領飛天夢 航天強國凝心聚力
- [ 09-17]習近平呼吁共建合作共贏伙伴關系贏得國際社會認同
- [ 09-17]從“兩彈一星”到“天宮二號” 習近平領航九天攬月新征途
- [ 09-16]習近平的“中秋時間”與家國情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