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是紅色革命的圣地,80多年前,這里見證了決定長征成敗和紅軍隊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時隔80余年,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于9月5日在貴州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56名記者組成了一支新長征路上的生力軍,對當年紅軍途經的黎平、甕安、遵義、婁山關、仁懷等革命老區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地采訪,他們用敏銳的目光、細膩的筆觸,挖掘展現這片西南寶地上紅色血脈孕育出的動人篇章。 活動開展以來,全網聲勢持續升溫,截至9月9日17時,涉及該活動信息總量累計63457條,其中新聞量21018篇,微博40649條,微信670條,論壇1240條,APP213條,博客37條;新浪微博開設的#長征路上奔小康#、#筑夢長征路#等微話題,閱讀量約4.7億。 歷史的關鍵時刻,長征的偉大轉折 作為“筑夢長征路”上承上啟下的第三站,貴州在紅軍長征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年,中央紅軍自江西于都出發,經由湖南轉戰至貴州境內時,人數已由8萬6千人減少至3萬多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召開了以遵義會議為標志的系列重要會議,實現了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 時光荏苒,80多年后的今天,記者團在遵義會議紀念館集體觀看了一部宣傳片,片中再現了遵義會議現場緊張激烈的氛圍,呈現了重要決議艱難產生的過程,動態展示了紅軍四渡赤水的戰略路線。隨著《歌唱祖國》的歌聲響起,在場的記者無不為之動容,紛紛起立鼓掌。“太震撼了!”這是大家不約而同發出的慨嘆。大學生記者李曉蕾在觀影后難掩激動的心情:“這是我第一次真正看懂了遵義會議,真正了解了四渡赤水緣何被習近平總書記贊嘆為‘用兵如神!’。”長征路上的偉大轉折,革命史上的關鍵時刻,真切地在這里發生。 記者在遵義會議紀念館觀看紀念遵義會議特別宣傳片。(中國網信網 陳舞陽 攝) 在偉大轉折的忠魂故里,錘煉一支隊伍 如今的貴州,經歷了風雨飄搖,逐漸發展成為一座多彩醉美之城。紅色精神的傳承,帶動綠色經濟的發展,醇香的白色茅臺酒傳頌著紅軍當年借酒療傷的動人詩篇。曾經“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兩銀”的貧瘠山地,如今已是茶色花香,青山綠水,縣縣通高速。在全國上下脫貧攻堅的戰役里,貴州已成為穩立在前線的橋頭堡,打贏了一場場驕人勝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