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貴州是紅色革命的圣地,80多年前,這里見證了決定長征成敗和紅軍隊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在楓香鎮的花茂村,記者懷著崇敬之心走進習近平總書記曾到訪過的小賣部、農業大棚、紅色之家。
記者隊伍行進至婁山關戰斗遺址。(中國網信網 陳舞陽攝) 歷史回響在耳邊,長征永遠在路上 “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采訪活動在貴州展開之際,恰逢G20杭州峰會召開之時。歷史的動人之處正在于她的一脈相承。 在80多年前中國革命還處在最低潮和最艱難的時期,毛澤東用一首《念奴嬌昆侖》向世界傳達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胸襟,“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遣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80余年后的今天,在G20杭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向世界提出了“中國方案”,“創新、活力、聯動、包容”,這恰如一首古今齊鳴的合奏曲,雖歷經80多年的風雨滄桑砥礪,仍是一樣的氣勢寰宇。 在滄海桑田的歷史巨變面前,網絡媒體隊伍回望了長征路上的關鍵時刻,越發真切地體會到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走出百年民族屈辱史,走向民族復興的光榮偉大之路有多么艱難不易。在新時代的關鍵時刻,把目光落在社會最需要關注的百姓身上,聚焦社會正義,弘揚正能量,是每一個網媒人應牢記的使命和職責。 長征路上奔小康,這是先烈的祝托和希望,也是他們未竟的事業,未了的心愿。如同侗寨苗鄉的糯米酒,始終留有余溫,等待著當年遠去的紅軍歸來。網絡媒體“走轉改”,走的是一條尋根路,轉的是一種精氣神,改的是對國家、民族、社會的責任擔當和道義。 一路走來,雖有疲憊和病痛,但記者隊伍遠比出發時更加神采奕奕,他們相約回到北京后,這支紅色小分隊要繼續團結在一起,延續這項“長征事業”。或許,從8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帶領紅軍走上這條長征路開始,長征便永遠在路上。(中國網信網陳舞陽)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