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特大盜掘古墓古遺址案宣判 38名盜墓賊8年流竄作案36起 □ 本報記者 韓宇 張國強 38名盜墓賊8年間流竄遼寧本溪、遼陽、朝陽等地瘋狂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36起,最終難逃法網。近日,遼寧省本溪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以吳安杰為首的38名被告人犯盜掘古墓葬罪、盜掘古文化遺址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6個月至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不等的刑罰,并各處罰金。 此案是繼遼寧朝陽姚玉忠團伙盜墓系列案后,遼寧省宣判的又一起特大盜墓案。其中第一被告人吳安杰今年48歲,綽號“三喜子”,遼陽人,曾有盜竊罪前科。 法院經審理查明,2014年秋季的一天,吳安杰伙同何洲等人來到本溪滿族自治縣某村村南坡謝家墳,采用釬子探、鐵鍬挖等手段盜掘墓葬兩處,挖出金耳環一對、朝珠幾十顆。經遼寧省文物保護中心鑒定,該墓葬為清代墓葬,具有特別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盜掘導致墓葬遭到嚴重破壞,有關歷史文化信息丟失。 2014年11月,被告人蘭軍兩次伙同他人,在遼陽下轄燈塔市某村烈士紀念碑左前方200米處、某村東南500米處用金屬探測儀探測遺址并盜掘,共挖出銅錢514斤、破碎罐子兩個。經鑒定,兩處地點均為遼代至清代遺址,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盜掘使遺址遭到嚴重破壞,有關歷史文化信息丟失。 判決書顯示,吳安杰團伙在2006年至2014年間,共計作案36起,盜掘的古墓葬、古文化遺址大多是清代的,且大多具有特別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其中,2006年、2007年連續盜挖的遼陽某村一處遺址,系遼金元時期瓷窯,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后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法院認為,吳安杰、何洲等38名被告人違反國家文物保護法規,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墓葬、古文化遺址,構成盜掘古墓葬罪、盜掘古文化遺址罪。為此,判處吳安杰有期徒刑11年6個月,并處罰金12萬元,判處何洲有期徒刑9年,并處罰金11.5萬元。另外36人也均獲刑并處罰金。 |
相關閱讀:
- [ 09-20]遼寧賄選案打破的那些“禁區”
- [ 09-20]遼寧出臺新政: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
- [ 09-20]嚴查遼寧賄選案,反腐堅持“零容忍”
- [ 09-18]吾觀遼寧賄選者,如插標賣首耳!
- [ 09-13]全國人大常委會確定遼寧45名全國人大代表因拉票賄選當選無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