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是許多流動人口的心愿。目前,人社部門已提出了“市級—省內—跨省”的全國醫保聯網“三步走”思路。專家建議,要真正實現異地就醫即時結算,需要各地之間加強統籌、共享信息,還應當推行屬地監管,避免基金浪費;強化分級診療,防范“擠出效應”。 日前,海南已與30個省份簽訂合作協議,率先實現異地就醫結算全覆蓋。如今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在居住地生病就醫,卻要返回原參保地報銷醫療費用。在人口流動日益頻繁的背景下,異地就醫尤其是跨省就醫,能否普遍實現即時結算?醫保“全國漫游”,還要等多久?本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回老家報銷,等3周才能領到錢 醫保病人跨省異地就醫無法即時結算,是長期困擾各地醫保機構和參保人的難題。 2009年,廣州開始嘗試開拓跨省異地就醫。由于各地醫保政策、參保水平、報銷范圍等都有很大不同,推進異地就醫聯網結算格外困難。2011年6月,經多方努力,廣州市與湖南、海南、云南3個省級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及福州、南昌、長沙、南寧、成都等泛珠三角省會城市醫保經辦機構,簽訂了《泛珠三角區域部分省及省會城市社會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探索實施泛珠三角區域醫療保險參保人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工作。 在北京,醫保參保的患者到河北燕郊的燕達醫院住院、急診或生育,可以回北京報銷。“至今仍未實現異地醫保即時報銷。”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京參保患者來燕郊看病后,僅報銷流程一般得走三四個月,最快也需要一個月左右。這還不包括報銷前復雜的異地安置手續辦理時間。” 王德君老大爺今年68歲,來自東北。2011年,王大爺的兒子在北京買了新房,把他接了過來。 考慮到年歲已高,王大爺早早就給自己辦好了異地醫保手續。“先辦暫住證,然后到所在區里醫保中心、街道還有指定的3家醫院都蓋齊章,再回遼寧老家請醫保中心蓋章,把這些章集齊了,就把異地醫保的手續辦好了。這樣,我們在北京住院就不需要轉診證明了。” 不過,王德君直到真生病住院才發現,這一套繁瑣的程序也只是省下來一份轉診證明。真要報銷的時候,一點麻煩也沒少:住院之后,首先得跟老家的醫保中心報告,“是什么病、在哪家醫院看的,都得說清,還得具體到病床號。” 出院后,攢齊了各種單據,還是得回老家報銷。“這也就罷了,關鍵還不能當時報,讓我3周以后再去領報銷的錢。”王德君很郁悶,老家的房子雖然還在,但久不住人,他只好悻悻然地返回了北京。3個星期后,王德君放棄了親自回去的打算,請老家的弟弟幫忙辦理。“我弟弟過去了,結果沒我的身份證,還不行,只好又把身份證快遞過去。” 這套報銷程序走下來,王德君直感嘆:“住院難,出院了醫保結算,更難。” 需提高統籌層次,推動信息共享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促成異地醫保結算,目前面臨哪些現實挑戰?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長期研究社會保障的副研究員董文勇認為,醫保異地實時結算的確契合了很多人的實際需求。不過,要真正實現醫保異地實時結算,當前面臨的最大障礙就是各地醫保統籌層次較低。 由于各統籌地區“三個目錄”(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和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設施項目)均不相同,因此對不同地區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標準結算,這給異地就醫實時結算帶來很大困難。 “假設醫保基金按縣級統籌來進行計算,則每一種醫療保險制度都可能有幾千個不同的醫療保險方案。醫保起付線、自付比例、封頂額度等,都不相同,每一種醫療保險制度都面對非常龐大的數據處理和操作核算等工作。這是對醫療機構和醫保機構管理能力的極大挑戰。”董文勇說。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實現全國的信息化聯網。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統一的醫保異地就醫信息技術規范及標準,各地只能依據當地情況自行開發,普遍缺乏統一的設計思想和長遠規劃,造成各統籌區域間的網絡信息不聯通,數據資源無法共享,客觀上制約了異地醫保結算的實現。 在廣州,異地就醫和醫保結算也面臨一些現實困難。 據介紹,異地就醫是病人與醫院直接結算,但醫院與病人所在的醫保基金還是記賬管理。如果結算周期拉長,會對就醫醫院造成壓力。同時,各地基金規模、支付能力參差不齊,外出就醫人數眾多,必定大幅增加醫療支出,讓一些支付能力偏弱的地區增加支付壓力。再加上各地醫保政策、參保水平、報銷范圍的固有差異,要達到異地就醫直接支付的良性運轉,還需要假以時日、慢慢磨合。 |
相關閱讀:
- [ 09-12]央行行長助理過節花費公款報銷 受黨內警告處分
- [ 09-08]民事訴訟違法致嚴重后果 法院應支付精神損失費|新農合跨省醫療費可聯網報銷
- [ 09-08]新農合跨省醫療費可聯網報銷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