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實行屬地監管,強化分級診療 今年4月,人社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提出了推進全國醫保聯網“三步走”思路:一是實行市級統籌,二是解決省內異地就醫的問題,三是解決跨省異地就醫的問題。 從現階段的實踐情況看,由于各統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醫療資源配置差異性很大,實現最終目標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因此,近期目標應當是考慮先打破省級統籌區域管理的界限,積極探索以跨省異地聯網結算為主、其他各種結算辦法相結合的異地就醫結算模式。遠期目標則應當是統一全國藥品目錄、診療目錄和服務設施目錄,實現異地就醫全國聯網結算。 董文勇建議,要盡快實現醫保省級統籌,實現參保人員標準統一。“提高統籌層次,既是保障醫保公平性的需要,也是完善醫保關系轉移接續機制的重要條件。”他認為,目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是兩個制度、兩套經辦機構。要圍繞醫保制度的根本宗旨,合理配置醫療資源,盡可能就近滿足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解決基本醫療負擔。 其次,董文勇建議盡快推進信息的聯網互通。各地的醫保信息互通,是實現跨省異地醫保的必要前提。希望盡快推進制度的整合,運用信息化手段,將各地醫保信息、數據聯網,加快建立完善統一的信息平臺。 第三,董文勇建議還要實行醫保屬地監管。醫保基金的監管,本來就是醫保的一大難點,而跨省異地就醫,又進一步增加了醫保基金的監管難度。建議實行包括醫保監管在內的醫保屬地化管理,克服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的監管不便,避免醫保基金的浪費。 不過,解決跨省異地就醫問題的同時,也可能會帶來一些其他的負面影響。 首先,如果跨省異地就醫能夠實現即時結算,那么醫療條件較差地區的許多患者會流向大醫院就醫,導致醫保資金、各種醫療資源向大城市、大醫院聚集。這樣將使得地區之間醫療水平的不平衡加劇。其次,外地患者涌入可能會形成對本地患者的“擠出效應”,使得本地患者“看病難”現象進一步加劇。 董文勇認為,在推進異地醫保報銷全面鋪開的同時,強化分級診療等輔助政策勢在必行。分級診療制度趨于完善之后,患者在參保當地可以更方便地就醫,就不會受異地醫保結算的“吸引”、一有病就跑到醫療資源較集中的城市問診。對于異地居住的人來說,如果在非參保居住地的社區醫院能看好病且能走醫保,就不用非得前往三甲醫院,在自己得到方便的同時,也不至于讓大醫院人滿為患。本報記者賀 勇 李 剛 |
相關閱讀:
- [ 09-12]央行行長助理過節花費公款報銷 受黨內警告處分
- [ 09-08]民事訴訟違法致嚴重后果 法院應支付精神損失費|新農合跨省醫療費可聯網報銷
- [ 09-08]新農合跨省醫療費可聯網報銷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