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建“臨時停車場”收費數年官方明知土地閑置多年稱“廢地利用” 武漢多處房產項目“囤地”新手法調查 調查動機 在湖北省武漢市中心城區,房地產項目用地長期閑置成為“臨時停車場”現象并非個例。根據規定,若房地產項目用地長期閑置,地方國土部門可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在武漢,當地有關部門是否知道房地產項目用地長期未開發情況?《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本報記者 劉志月 □ 本報實習生 何正鑫 “囤地”手法又有新變種—— 水泥墻一圍,房地產項目用地搖身一變成“臨時停車場”,外聘三兩名收費員,生意火爆,一“臨時”就數年。 在湖北武漢,地處中心城區的大量閑置房產項目用地打著“臨時停車場”的幌子延遲開發。令人不解的是,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明知此類現象,不但不查處還冠之以“廢地利用”予以鼓勵。 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有專家認為,閑置開發地短期內用作停車場,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停車難題,但若是商業地變“臨時停車場”多年未開發,政府部門應主動擔起監管職責進行查處,防變相“曬地”“囤地”行為擾亂市場秩序。 “臨時”停車場投用多年 9月16日下午,記者驅車來到武漢市江岸區北京路與勝利街交叉口附近一處停車場,剛從大門駛入,一名收費員便手拿紙筆上前準備記錄停車時間。 這名收費員介紹,收費標準為兩小時以內10元,超過兩小時15元;停車場只提供場地,停車期間若是出現剮蹭、物品丟失,需由車主自行承擔責任。 “你要停的話就開進來,不然沒車位了。”記者試圖還價并索要發票時被告知,發票用完了,暫時無法提供。 《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這家位于拆遷地段的停車場四周圍起了水泥墻,除了一名收費員,并無任何收費公示及停車位劃線。 比起北京路與勝利街交叉路口處的停車場,位于江岸區勝利街61號附近及天津路與鄱陽街交叉路口的兩家“臨時停車場”更為“氣派”。 由于地處商業中心及醫院附近,前述三個僅相距幾百米遠的臨時停車場內,密密麻麻停放了近百輛私家車。 連日來,記者先后走訪武漢市江岸區、武昌區、洪山區等中心城區,發現不少閑置房產開發項目用地上均可見“臨時停車場”身影,圍墻、路錐成為“標配”,這類停車場大多為手寫計時收費,收費標準亦有不同。 “停車場是臨時的,說不定哪天就要開發了,只能辦每月350元的出入證,不辦理年證。”武昌區體育館路附近一家停車場收費員說。 不過,雖說是臨時,這家停車場和多數“臨時”停車場類似,已臨時運營3年之久,所占地塊動工開發時間亦遙遙無期。 圈地收停車費主體成謎 在天津路與鄱陽街交叉路口的臨時停車場大門上,一份由“青島路指揮部”張貼的通知稱:天津路臨時停車場今日起,暫時停止使用。落款時間為2016年9月12日。 不過,《法制日報》記者發現,停車生意并未受此“通知”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地處“江岸區青島路片ABCD地塊”,原為武漢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江岸區分中心所屬儲備用地。2009年7月,江岸區土地整理儲備中心辦理了拆遷許可證(武國土房拆許字(2009)第44號),由武漢岸房動遷有限公司代辦實施動遷。 附近商家說,拆遷不久,陸續有人將幾個地塊改造成停車場收費;由于周邊道路禁停,停車場生意一直不錯,但不清楚所屬者究竟是誰。 2015年5月,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決定以掛牌方式出讓8宗地塊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江岸區青島路片ABCD地塊”位列其中(地塊編號P(2015)049號)。當年6月30日,廣東珠海華浩置業發展有限公司以15.8億元拿下該地塊,一度刷新武漢單價新“地王”記錄。 該地塊所屬“華發青島路項目”,由武漢華發置業有限公司負責。今年8月底,華發青島路項目樓盤名稱征集活動正式啟動,青島路片舊城改造項目經過一年多醞釀期后開始步入正軌。 9月18日下午,武漢華發置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經核實后回復記者,該地塊處的臨時停車場與公司無關,該公司目前還沒有人員在青島路項目,不了解情況。 “這個項目一開始說是給我們,但是后來一直沒給,我們沒參與,不是蠻清楚。”武漢岸房動遷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也表示。 在江岸區勝利街61號附近的臨時停車場,一名車主提供的停車定額發票顯示,發票使用單位為“武漢潔之烽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玖勝管理處”。 《法制日報》記者查詢工商資料,并未找到前述公司有關信息。湖北省國家稅務局官網信息查詢則顯示發票領用單位為“武漢盛世威龍安防有限公司”,兩者信息不一致。 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武漢中心城區上述臨時停車場提供的收費發票,涵蓋了餐飲、商貿、物業等多個行業單位。面對詢問,收費人員大多只表示系“私人停車場”,不愿透露收費業主單位。 |
相關閱讀:
- [ 09-20]德化一對夫妻賴賬8年90萬變215萬 惡意轉移房產被查封
- [ 09-20]老賴不還錢偷偷將房產轉讓給兒子 涉嫌虛假房產交易
- [ 09-18]榕25日啟動不動產統一登記 明起停辦房產證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