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線樓市全面收緊 今年8月以來,在全國范圍內已經有近10個一線和二線城市出臺收緊的樓市調控政策,按照因城施策的原則,根據各地市場表現不同,這些政策從限購、限貸、土地以及商品房銷售環節等多個方面進行多元監管。這意味著,自今年初的樓市反彈之后,一二線城市再度進入政策緊縮期。業內人士認為,房價和地價的雙重上漲,是本輪調控的出臺動因,近期房價和地價漲速過快的城市,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被調控的目標。 哪些城市出臺了哪些政策: 日期:8月11日 事件:南京發布《關于調整南京市土地公開出讓競價方式、商品房貸款首付比例的意見》 政策內容: 從2016年8月12日起,進一步加大政策調控力度,調整土地公開出讓競價方式和商品住房貸款首付比例,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對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已結清的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住房的,除高淳、溧水執行最低首付款比例30%外,其他地區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于35%。對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商業性貸款購買普通住房的,除高淳、溧水執行最低首付款比例30%外,其他地區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于50%。 日期:8月11日 事件:蘇州市政府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蘇州市區房地產市場管理的實施意見》 政策內容: 非蘇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申請購買第2套住房時,需繳納1年社保,并提供相應社保證明。按照江蘇省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決議,進一步完善市區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對土地市場供應、土地供應條件、土地出讓競價、土地出讓理性競價及商品房價格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調整和規范。 日期:8月17日 事件:廊坊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廊坊市區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告》 政策內容: 對房地產市場提出七條要求,包括嚴格土地出讓、依法開發建設、加強預售管理、規范交易秩序、明晰職責分工、強化信用懲戒、優化市場環境。 日期:8月18日 事件:武漢市房管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品房銷售管理工作的通知》 政策內容: 房地產開發企業和房地產經紀機構應當嚴格按照商品房預售方案進行銷售;未取得預售許可的商品房項目,不得進行預售;取得預售許可的商品房項目,要在10日內公開全部準售房源及每套房屋價格,一次性對外銷售,不得分批、分次銷售;不得采取發布虛假信息、捂盤惜售、囤積房源等行為惡意炒作、哄抬房價;對存在無證銷售、囤積房源、捂盤惜售等違法違規行為、一年內同類違法違規行為3次以上或有其他嚴重失信行為的,納入“警示名單”。 日期:8月31日 事件:廈門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宣布自9月5日起執行住房限購政策 政策內容: 對以下三種類型居民家庭,暫停在廈門市行政區域內向其銷售建筑面積144平方米及以下的普通商品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存量住房二手住房):一、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二、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三、無法提供購房之日前2年內在本市逐月連續繳納1年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 日期:8月31日 事件:武漢發布《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 政策內容: 包括完善土地公開出讓條件、執行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強化商品房預售管理、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大力推進住房保障貨幣化、加大住房有效供給、加強輿論引導七個方面。 日期:8月31日 事件:人民銀行武漢分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湖北監管局發布了《關于加強住房信貸政策管理的通知》 政策內容: 在武漢市擁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再次申請個人住房貸款購買商品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為40%。在武漢市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并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或還有1套住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再次申請個人住房貸款購買商品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為40%。在武漢市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且有2套住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再次申請個人住房貸款購買商品住房,繼續暫停發放相應購房貸款。 日期:9月18日 事件:杭州出臺限購政策政策內容: 在市區限購范圍內暫停向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限購政策充分體現“因城施策”總體要求下實施差別化、精細化調控的思路。明確了限購范圍為上城區、下城區、江干區、拱墅區、西湖區、杭州高新開發區(濱江)、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之江國家旅游度假區、蕭山區、余杭區,不包含富陽區、大江東以及臨安、桐廬、建德、淳安四縣(市)。 限購時間明確,新建商品住房以網簽平臺商品房買賣合同簽訂時間為準;二手住房以網簽平臺房屋轉讓合同簽訂時間為準。 京華時報記者潘秀林 |
相關閱讀:
- [ 09-22]樓市進入高位盤整期 2016秋季房交會將開啟四季度購房窗口
- [ 09-22]樓市火爆房貸額度充裕 福州現8.8折利率
- [ 09-22]警惕樓市泡沫“接棒”股市
- [ 09-21]銀行房貸不能再為樓市添“虛火”
- [ 09-20]樓市退燒,須先管理好“房貸”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