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和劉奇葆、李源潮、郭金龍、萬鋼等領導同志來到中國科技館,參加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作為科普工作的重要載體,全國科普日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了12年,今年的活動將從17日開始持續至23日。劉云山在活動現場說,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使科普工作強起來”。 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2020年將實現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的目標。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這一背景下舉行的2016全國科普日活動,必將吸引更多關注的目光。如何看待科普的價值?如何培養青少年的科學興趣?科普工作如何才能真正“強起來”?記者采訪有關專家予以解讀。 科普重在普及科學精神 在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現場,劉云山指出,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強科普工作,激發創新熱情,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劉云山說,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使科普工作強起來。 “首先我們應該認清,中國歷史上缺少科學的傳統?!痹谥袊茖W技術大學副研究員、科技與戰略風云學會會長袁嵐峰看來,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思維,過多集中在用道德或是用謀略來解決問題,這雖然是寶貴的智慧,但缺少了現代思想最重要的一部分:用科技手段來解決問題?!皼]有科技的支撐,這些東西在別人壓倒性的力量優勢面前會不堪一擊”。 行星科學家、科普作家鄭永春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指出,科普重點普及的是科學精神、科學思想與科學方法,而不僅僅是知識??破盏淖罱K目標是讓公眾在碰到問題時,通過查閱資料、篩選信息、動手驗證、邏輯推理的獨立思考得到結論,訓練出科學思維與科學方法。 很顯然,在現代社會,科學素質決定公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這是實現美好生活的前提之一?!秾嵤┓桨浮分幸搀w現了這一點,并指出進一步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不斷提升人力資源質量,對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注入發展新動能,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
相關閱讀:
- [ 01-31]國足主教練將遴選 濟科、普蘭德利都在名單當中
- [ 04-12]科普蘭德被刺事件刺激步行者連勝
- [ 11-03]黎雙富:科普NBA開球時間的基本準則
- [ 12-18]安東尼確定缺陣出戰火箭 新秀科普蘭代替其首發
- [ 12-08]圖科普雷斯特砍48分 山東客場輕取天津獲兩連勝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