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全州9月22日訊(廣西新聞網全媒體報道組)22日,參加“長征路上奔小康”(廣西站)網絡媒體走轉改主題采訪活動的二十多家網絡媒體代表們來到了桂林市全州縣鳳凰嘴渡口。全州是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的主戰場,擁有非常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而鳳凰嘴渡口為紅軍突破湘江最為慘烈的渡口。 原全州縣黨史縣志辦副主任卿助南介紹說:”說鳳凰嘴渡口為紅軍突破湘江最為慘烈的渡口,是因為當時紅軍戰士的鮮血染紅了江面,密密麻麻的犧牲戰士遺體被沖到10多里外的一處河灣,十分慘烈。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炮兵政委、紅軍詩人陳靖在《黔山湘江》一詩中寫道:“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魚,尸體遍江底。”反映了當時紅軍搶渡湘江的悲壯場面。” 聽完介紹,新華網廣西頻道記者王揚深有感觸,他說:“在渡船上,看著寬闊的江面,依稀能感覺到1934年12月1日那天的場景,頭頂著敵機轟炸,后面有尾隨的桂軍機關槍掃射,慘烈的程度可想而知。” 據介紹,鳳凰嘴渡口由于原渡口碼頭過于窄小的原因,上世紀九十年代,被當地群眾擴建為混泥土結構碼頭。得益于全州縣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視,如今鳳凰嘴紅軍紀念館建設項目已啟動。 近年來,全州縣依托湘江戰役紅色文化資源,致力于將全州打造成湘江戰役紅色文化傳承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6年,廣西首個紅色文化工作站在全州揭牌成立。在對現有遺址的保護工作方面,請專業設計院進行規劃,加大紅色景區的開發力度,爭取將全州現有的紅色文化遺址列入全國紅色景區經典名錄。在湘江戰役沿線生態旅游開發方面,全州正著力啟動湘江戰役紀念園、覺山阻擊戰紀念園、鳳凰嘴渡江紀念園、文塘紅三十四師突圍戰紀念園、紅七軍紀念園等“一館四園”建設,打造全州長征文化紅色資源項目,同時與天湖的生態旅游、全州美食文化、精品農家樂開發等形成紅+綠旅游產業,實現以紅帶綠,以綠促紅。目前,全州正與興安、灌陽合作,致力于打造桂林紅色旅游線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