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網站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薄弱。根據公開披露信息,在公安機關通報安全隱患和漏洞等問題后,一些部門往往以缺乏資金和專業人員等理由敷衍塞責,只進行簡單地應急處置。但是,安全措施不落實,隱患就會長期存在,進而導致網站反復受到攻擊;很多部門重建設、輕維護,重應用、輕管理的現象比較嚴重,導致安全隱患凸顯。 針對當前互聯網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要科學分析,對癥下藥,切實解決信息與網絡安全方面的突出問題,力爭在高水平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中,能夠實現網絡安全的有效保障。 “一體兩翼”發展要有新舉措 國家“十三五”信息化發展規劃明確指出,要繼續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在網絡安全領域,實施這一戰略的重要指導思想就是“一體兩翼”。必須要以創新的思想,探索“五個一”,開拓網信事業的新局面。 培育一個產業:信息安全產業。信息安全產業是網絡安全技術的主要提供者,在網絡強國戰略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既肩負著確保國家安全和網絡空間安全的重任,也是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的主要技術支撐,還是社會和公民信息安全保障事務的服務者。安全產業是否壯大,已經成為衡量國家網絡安全綜合實力的重要標準。 培育信息安全產業,要加強重點企業扶持。首先,鼓勵以兼并收購、戰略合作等途徑,加快產業資源整合和技術互補,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盈利能力和產業鏈控制能力,掌握核心關鍵技術,能夠支撐國家戰略的網絡安全領域的龍頭企業;同時,以專、精、特、新為導向,積極培育一些掌握自主可控技術、發展潛力大、成長性強的創新型中小企業,逐步形成“龍頭帶動、中小協同”的網絡安全產業生態。其次,強化平臺載體建設。在國內互聯網產業、軟件產業的領先地區,布局一批信息安全產業基地、特色小鎮和眾創空間,加快產業集群發展,培育信息安全產業集群。同時,充分發揮安全產業咨詢平臺、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機構的作用,推動建立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安全服務平臺,加快網絡安全技術、產品和服務的推廣應用,推動安全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再次,大力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引導網絡安全技術支撐單位、科研院所、骨干企業、運營商等創新主體,設立網絡安全相關的R&D機構;鼓勵共同組建集“政產學研用”于一身的專家聯盟、技術聯盟、創新聯盟,開展聯合攻關,圍繞重大技術需求,布局建設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 突破一批技術:我國網絡安全保障最大的隱患來自于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習總書記強調“一個互聯網企業即便規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嚴重依賴外國,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因此,掌握網絡強國建設的主動權,保障互聯網安全、國家安全,就必須突破核心技術這個難題,力爭在一系列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加強網絡安全的基礎、通用、非對稱、前沿、顛覆等技術研發,加強基礎安全技術能力攻關。加快提升基于基礎網絡架構、應用協議漏洞挖掘、溯源取證、漏洞修復等基礎安全能力。重點建設脆弱性漏洞庫、惡意代碼庫、攻擊規則庫、協議行為特征庫、軟件補丁庫、標準信息庫等安全資源庫。加快防火墻、入侵檢測/防御等網絡與邊界安全類產品,病毒查殺、身份管理與訪問控制、內容安全管理等終端安全類產品的創新和應用,加強面向前沿技術的安全技術研發。重點面向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制造等新興領域,和虛擬化安全、數據備份與恢復等威脅情報分析與外防內控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應用,提升網絡威脅的感知、預警和防御能力,實現從跟跑并跑到并跑領跑的轉變。 提升一套能力:在當前嚴峻的網絡空間安全態勢下,傳統“被動應對”防護模式的保障效力不斷減弱。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監測預警能力弱、安全防護體系分散、抵抗攻擊能力不強、手段缺乏等問題突出。因此,需要不斷提升網絡信息安全的主動防御能力,變被動“挨打”防御為積極進攻“擒敵”,降低網絡安全風險。 按照網絡安全主動防御思路,重點提升:監測預警能力。在網絡空間各層級部署監測設備,加強網絡安全信息情報共享和大數據分析,形成網絡空間風險的智能感知、預警預測能力;主動防御能力。梳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需求,分層落實網絡安全保護制度,積極采用自主可控、先進適用的網絡安全技術,大幅提升全省網絡安全的主動防御能力。指揮保障能力。圍繞“高效、靈活、統一、協調”的目標,建立多層級聯動的網絡安全工作指揮機制,實現網絡安全決策指揮、任務下達、資源調度、信息互動,全面提高網絡安全指揮保障能力。應急響應能力。完善網絡安全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建立網絡安全應急響應平臺,實時掌握重大網絡安全事件風險及威脅,及時處置突發事件。提升追蹤溯源能力。推進網絡實名制,加強網絡溯源取證能力建設,強化互聯網監控,落實網絡安全責任追溯制度。 健全一套體系:網絡空間安全防御體系的建設有其特殊性,其涉及面廣、技術難度大,但戰略意義突出。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是實現網絡空間防御體系建設目標的現實保障。尤其要根據當前技術的發展趨勢,針對我國網絡安全保障方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標準規范等方面的空缺與陳舊之處,不斷完善相關的體系與標準建設,為網絡空間防御體系建設提供有效地支撐。 |
相關閱讀:
- [ 09-23]優化移動網絡生態 維護移動網絡安全
- [ 09-23]福州開展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法治主題日活動
- [ 09-22]院士專家熱議:國家網絡安全須建自己的“免疫系統”
- [ 09-22]網絡安全技能大賽落幕 大學生被網絡公司相中年薪30萬
- [ 09-22]開展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 各地都使了哪些“花招”?
- [ 09-22]邵武市大埠崗鎮普法辦:扎實開展”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