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4日新媒體專電 題:河南睢縣貨車撞校車 城鄉接合部緣何多“奪命路口”?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趙小帥 林碧鋒 魏莘 22日,河南睢縣一輛校車與一輛小型貨車發生碰撞,造成2名學生死亡10多名學生受傷。該事故事發路口為高速連接線快速通道,未安裝交通信號燈成為事故發生主要原因之一。記者采訪發現,全國各地不少城鄉接合部,因缺失紅綠燈、交通標志、標線設置不合理而事故頻發,成為“奪命路口”。如何更好地保障車輛、行人安全?如何避免此類悲劇再次發生?有關人士表示,一方面需要打擊違法駕駛,另一方面應加大對城鄉接合部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悲劇發生:事發地未安裝紅綠燈 9月22日上午8時53分,河南睢縣一輛校車與一輛小型貨車發生碰撞。出事車輛為睢縣職工幼兒園校車,截至24日11時,事故造成13名學生受傷,其中2名重傷兒童因搶救無效死亡。 據了解,該車核定載人數37人,事發時實際載人33人,其中包括一名司機,兩名老師,30名學生。事故發生地為睢縣振興大道和泰山路交叉口,該十字路口并未安裝信號燈,且地處當地城鄉接合部。 記者在事故現場看到,因車輛撞擊破碎的玻璃依舊散落在路面上。當地市民介紹,振興大道是連接高速路的快速通道,為南北路,泰山路則是東西路。該十字路口未啟用紅綠燈,不少車輛行駛速度已超過路旁規定的60公里每小時。 “那誰不害怕,我走著都提心吊膽了,因為它沒有紅綠燈。”睢縣市民馮先生說,這條路修好已經一年多,是上高速的主要干道,以前一天曾出過兩次交通事故。 河南睢縣23日通報稱,校車事故事發路口為高速連接線快速通道,目前已經安裝紅綠燈。事故初步認定,車輛雙方均涉嫌存在違法行為,目前雙方駕駛員已被控制。事故發生的詳細原因正在調查中。 “城鄉之橋”緣何成為“奪命路口”? “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明明可以提前預防的事情,為什么非要在悲劇之后才亡羊補牢?”網友“魏巍去哪了”對“紅綠燈去哪兒了”的質疑,反映了許多人對此事的痛心和疑慮。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教授胡光偉認為,事故發生原因除了事發地未安裝紅綠燈,還因為雙方駕駛員警惕性不夠高。“在沒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雙方都應該放慢車速,不能‘路路爭霸’。” 記者采訪發現,近年來,各地不少處于城鄉接合部的“奪命路口”,因未安裝紅綠燈致交通安全事故頻發。在昆明市西山區一環形路口,四條主干道在此匯集,人多、車多,時常人車混行,多個入口卻未安裝紅綠燈,可謂“步步驚心”。 2015年,濟南市中區共計發生29起交通道路安全事故,其中21起發生在城鄉接合部,占市中區死亡事故總起數的72.4%。當地民警介紹,相對于市區,郊區警力較為薄弱,基礎設施落后,駕駛人可能存在較大的僥幸心理,導致事故多發。 “城鄉接合部事故多發的重要原因是人流、物流發展太快,原有的交通路網規劃已經滯后,另一方面城市圈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城不城,鄉不鄉’的結合地帶。”交通運輸部交通干部管理學院教授張柱庭說,人口密集度上升,城市規劃跟不上,基礎設施滯后,無人監管的接合部反映了路網規劃方面把控力不足。 “貨車和校車相撞本可以避免,因為在一些城市中心,貨車要想進入老城中心是受到嚴格限制的,比如一些地方只有在深夜才能通行。”張柱庭說,在城鄉接合部,貨車暢通無阻,警力監管不足,加之駕駛人安全意識淡漠,違章駕駛猖獗。 專家:打擊違法行為 加大基礎設施投入 如何才能降低包括在城鄉接合部在內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發生率?讓百姓放心上路、舒心行車? 對此,張柱庭認為,城鄉接合部有一些特殊性,因為我國路網由城市道路和公路兩部分組成,城市道路是典型的混合交通,城鄉接合部配置的紅綠燈、隔離欄、電子眼等監控設施遠低于城市道路和公路。另一方面,城市道路由城建部門負責,公路卻由交通部門負責。“城鄉接合部的道路在這兩個部門中間,處于十分尷尬的地位。” 如何抑制城鄉接合部多發的交通事故?胡光偉提出,首先,駕駛員要提高安全意識、公德心和職業道德,文明駕駛;其次,地方政府部門要強化規則意識,加大資金投入,切實按照相關標準完善路網設施。 張柱庭則認為,一方面,要打擊違法駕駛,尤其是違章駕車,促使駕駛員提高安全意識,糾正交通肇事行為人事后逃逸的僥幸心理;另一方面,加大對城鄉接合部的基礎設施投入才是根本,包括交通標識、視頻監控設施、電子眼等安全設施,避免客觀上導致城鄉接合部路段的監控能力差、偵破技術滯后。 |
相關閱讀:
- [ 09-23]河南睢縣校車與貨車相撞事故最新進展:2人死亡
- [ 09-23]莆田荔城新度鎮博愛學校使用“黑校車”被罰款2萬元
- [ 09-23]多少慘劇才能 警醒校車安全
- [ 09-23]三明查獲一輛黑“校車” 7人座竟擠進20個學生
- [ 09-23]睢縣幼兒園校車被撞續:事發路口無紅綠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