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孩子在數字世界的好友嗎?近日,國內首份兒童網絡安全研究報告出爐。這也是國內首次專門針對兒童網絡安全問題進行的最大范圍的專題調研。研究發現,新媒介在兒童中的滲透率遠超大人想象,其中也隱藏著不少網絡風險。 文/廣州日報記者楊洋 在近日舉辦的第三屆廣東省網絡安全宣傳周上,國內首份兒童網絡安全研究報告出爐。報告由廣州市少年宮牽頭,聯合全國18個主要城市青少年宮,對20000多名3~14歲兒童及其家長進行了調研和分析。 網絡隱私 兒童缺意識 該報告指出,如今兒童數字化成長出現明顯的低齡化傾向,早在幼兒園時期(3~6歲),手機接觸率為91.8%,平板電腦的接觸率為83.4%,電腦的接觸率為80.6%。 到了小學中年級(9~10歲)時,兒童的媒介使用行為迅速拓展,初步發展到和成人使用行為相差不多的“小用戶”。初中(13~14歲)時期還進一步成為新媒介傳播者、創造者,數字化技能的很多方面都超過了父母。 兒童在個人隱私保護方面存在隱憂:“如果在網上要你填真實資料,你會怎么辦?”只有32.5%的孩子會先詢問父母意見,而直接填的比例從小學低年級的2.9%上升到初中的10.5%。 網絡安全 家長缺責任 調研報告指出,家長的失誤是導致風險加大的原因之一。 首先是沒有成為孩子的數字好友,有44.7%的家長沒有在QQ上,55.8%的家長沒有在微信上,62.9%的家長沒有在微博上和孩子加為好友。 第二個是沒有實施有效的安全措施,61.7%的家長沒有為孩子篩選過手機或平板電腦的應用程序,67.7%的家長給孩子平板電腦時沒有約定玩的時間和內容。 第三沒有成為孩子數字媒介行為習慣的好榜樣:在孩子們的印象中,爸媽在家最喜歡玩手機。最后,家長在孩子面前越來越早沒有了影響力,當被問及“學習上遇到問題的求助對象是誰?”孩子們表示,當在小學中年級時,首選的是媽媽(34.1%)或爸爸(17.5%),但到了初中,他們更傾向于找同學(25.4%)或上網自己找答案(21.4%)。 “五步法”保護網絡安全 1.把握一個原則:趨利避害,要善用新媒介,避免不良影響,讓孩子安全、健康、文明地使用新媒介。 2.區分把握好兩個階段:8歲前與孩子建立規則,培養媒介使用習慣;8歲后溝通取代權威,培養自主選擇和判斷能力。 3. 關注三大問題:關注孩子可能在網絡世界中遭遇的安全問題;關注孩子無節制使用電子設備的成癮問題,關注媒介與親子關系的問題。 4. 培養四個能力:自控力、專注力、交往力和判斷力。 5. 善用新媒介的五種功能,使之成為孩子學習的好幫手、生活的好助手、益智的好玩具、溝通的新渠道、表達自我和參與社會的好方式。 |
相關閱讀:
- [ 09-25]網絡安全“攻防戰”:“魔”“道”大盤點
- [ 09-25]福原愛網絡曬照片 與江宏杰家人親密合影
- [ 09-25]【網絡媒體“走轉改”】“長征路上奔小康”大型主題采訪寧夏站啟動
- [ 09-25]民生銀行:全力構建網絡金融安全體系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