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發掘古羅馬時期骸骨似為中國人 或將改寫東西方文明交流史 眾所周知,古羅馬帝國與中國之間通過絲綢之路保持了密切的貿易往來。然而,這兩個位于亞歐大陸兩端的古代文明大國,其交流源于何時,規模究竟多大,歷史對此并無確切記載,人們也一直在苦苦尋找答案。最近,英國一個考古團隊公布,他們在倫敦一座古羅馬時期的墓地發現了兩具很可能是中國人的骸骨。這為我們解開這段歷史的謎團帶來了新的線索。 英國考古學家稱,這座墓地大概介于公元2世紀至4世紀之間,當時,古羅馬帝國建立了倫敦,并把這座城市命名為倫底紐姆(Londonium)。在這座墓地中發現兩具中國人骸骨,意味著在那個年代古羅馬與中國之間已經有了交流。 這一消息引發考古界和史學界的廣泛關注,英國媒體也加以報道。《泰晤士報》網站以“中國遺骨改寫古羅馬歷史”為題,對此事予以關注。《每日郵報》以“兩大古帝國的相遇:兩具中國人骸骨如何進入倫敦的古羅馬墓地”為題,進行了報道。 這座古羅馬時期的墓地現在位于倫敦南華克區的蘭特街。《泰晤士報》稱,這是一座普通的墓地,埋葬的都是古羅馬時期的平民,他們曾經生活在貧窮和臟亂的泰晤士河畔。《每日郵報》稱,出土的22具骸骨中,兩具為亞洲血統,另有4組被確認屬非洲種系。盡管專家還沒有確定兩具亞洲骸骨的確切來源,但卻認為他們極有可能都來自中國。 古羅馬和中國之間存在著繁盛貿易,這雖然廣為人知,但是一直缺乏考古佐證,此前只有一個亞裔遺骸在古羅馬帝國遺址出土。2010年,在意大利的瓦納立發現了一具有東亞血統的成年男子骸骨,DNA測試可以將其生活的年代追溯到公元2世紀的羅馬帝國。 這一次倫敦的最新發掘成果,要歸功于倫敦博物館領導的考古團隊。他們在此次發掘和分析中使用了非常先進的技術,結果驚奇地發現,這是一座多元化社會的墓地。來自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法醫專家對骸骨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這些骸骨中,兩具來自亞洲人種,至少4具為非洲血統。 《每日郵報》認為,這一發現將重新改寫古羅馬歷史,因為這意味著古羅馬與中國的交流比人們以往認知的要更加廣泛。《泰晤士報》稱,這一考古結果或將改變人們對歐亞歷史的看法,因為這一發現意味著亞洲人曾經移民到了古羅馬帝國。《國際商業時報》認為,這有助于人們更好地認識那個時期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 兩具亞洲骸骨的發現還有兩個意義:一是進一步證明倫敦在古羅馬時期就是一個多元化色彩濃厚的國際化城市;二是把中國人向倫敦移民的時間大大提前。 倫敦博物館的麗貝卡·雷德芬博士在《考古學雜志》發表上述考古成果時稱,這兩名亞洲人為何會在倫敦落腳是一個謎。她說:“羅馬帝國在西歐各國與地中海的擴張,開啟了諸多種族和不同地域的同化和互動。” 她認為,古羅馬帝國能夠積蓄其力量和財富,需要在原材料和產品方面與歐洲、非洲和包括中國與印度在內的亞洲國家進行貿易。在那個時代,很多人會長途跋涉,或出于貿易原因,或出于軍人等職業的原因,或因為自己的社會地位低下,例如奴隸。她認為,這兩具骸骨,或者是來自中國的奴隸,或者是來自中國的奴隸的后代,因為那個年代中國和印度之間、印度和古羅馬之間有奴隸貿易。 同位素分析也為骸骨的來源提供了一定的線索。雷德芬博士稱,分析顯示,在骸骨生前的飲食結構中,水生食品的成分非常有限,這與古羅馬帝國人口和靠近泰晤士河居住的人口有所不同。 專家認為,下一步需要綜合研究在古羅馬帝國遺址墓地發現的骸骨,這將有助于弄清楚究竟有多少“外國人”居住在古羅馬帝國,也有助于了解那個年代的移民模式。 (本報倫敦9月25日電 本報駐倫敦記者 林衛光) |
相關閱讀:
- [ 09-26]英國倫敦舉行傳統“趕羊”活動 綿羊淡定過倫敦橋
- [ 09-21]男子高樓邊緣另類視角拍倫敦夜景
- [ 09-20]江一燕亮相倫敦時裝周 斑馬紋高開衩長裙太吸睛
- [ 09-20]吳亦凡亮相倫敦時裝周 全場唯一亞洲男藝人
- [ 09-18]倫敦上萬人街頭游行要求英國政府接待更多難民
- [ 09-10]倫敦奧運會游泳冠軍焦劉洋哈爾濱大婚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