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7日電 據《澳洲日報》報道,中國代購忙于把一箱箱食品寄回國以滿足中產階層的需求,但澳洲卻可能因此錯過高達10億元(澳元,下同)的稅收。 業內顧問披露,目前澳洲有大約4萬名所謂的中國“代購”,通過將嬰兒配方奶粉,維生素和美妝產品等銷往中國,每年入賬4-10萬澳元。 然而,咨詢公司ThinkChina的孫奔(Benjamin Sun)表示,代購賺取的大部分收入都不太可能申報納稅。 “中國消費者以人民幣支付給代購,而代購用澳元購買商品,然后寄出去。”他說。 代購首先興起于歐洲,將Gucci手袋等奢侈賣給中國不斷壯大的中產階層。而對澳洲的需求主要是乳制品、一般農產品和保健品。 澳洲會計師公會(CPA Australia)的政策負責人德拉姆(PaulDrum)表示,基于業界對代購生意及其年收入的估算,漏報的稅收高達10億元——澳洲不斷下滑的納稅規模和免稅門坎也被考慮在內。 雖然交易幾乎完全是在代購的境外賬戶中發生的,因此本地稅務機關難以跟蹤,但在澳洲開展業務的收入仍應申報納稅。 “資金流動可能發生在外國銀行賬戶,從未進入過澳洲的事實,并不會降低申報收入納稅的要求。”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國際稅務服務團隊的合伙人詹斯基(PeterJanetzki)說。 代購是通過在中國十分流行的社交app微信上既有的客戶網絡運作,通常會收取比澳洲零售價高50%的費用。 雖然這些交易與eBay等網絡平臺上的交易有一些類似之處,但稅務局要追蹤代購的交易會更加困難,因為它們往往發生在中國。 |
相關閱讀:
- [ 09-27]臺灣地區9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出爐 創兩年來次低
- [ 09-27]永安消費者買進口寶馬越野車 發現有翻新痕跡
- [ 09-27]與消費者私了難解手機爆炸隱憂
- [ 09-26]白皮書:二次購自主品牌汽車消費者不足三成
- [ 09-22]三星,請拿誠意說服中國消費者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